鸭瘟病毒囊膜糖蛋白gH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番鸭和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毒能引起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鸭致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地影响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根据鸭瘟病毒包膜糖蛋白H(gH)基因序列设计三对引物,PCR扩增的基因片段分别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构建了三种原核表达质粒pET-gH、pET-gH1347和pET-gH1707,并转化宿主菌BL21 (DE3)。表达结果显示去除了gH跨膜区和信号肽的gH基因片段(pET-gH1347和pET-gH1707)获得了表达,而全基因片段(pET-gH)未获得表达。Western-blot表明两种表达产物均能与鸭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鸭瘟病毒gH蛋白的成功表达,将有助于开展该基因功能的研究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用纯化gH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鸭瘟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ELISA最佳工作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3μg/mL,4℃过夜,血清(1∶80)和二抗(1:500)分别在37℃温育1h、30min,底物溶液37℃显色10 min。经重复性试验、交叉试验、敏感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试验证明,gH ELISA是检测DEV特异性抗体的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经济的血清学检测技术。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现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出现英语教师采用全英进行课堂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存在听不懂或不完全听懂教师的指令的现象,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英语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必须落实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高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标 英语口语 课题教学 有效性    一、前言    现阶段,中小
当前,英语应用中对作文写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教学、社会交往中作文表达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本文拟将笔者进行的教学尝试作一个整理,和各位探讨。    一、读与写结合练习法    1.引导性造句  教师将学生读过的材料挑出意思较完整的句子,每个句子抽出一些词或词组,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词或词组及其次序来造句,造出的句子正确就行,同样一组词或词组可造出互有差异的几个句子,以此培养学生构思造句、练习写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当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种提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其实现的步骤。  关键词: 就业 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阶段的学习。所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四年的收获,也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就业。当前,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