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大型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发的城市空间问题,以城市混合空间使用理论以及多级跨界合作治理模式为基础,依据2016年至2019年期间各类政策报告和城市空间规划文件、企业空间位置信息、客位半结构化访谈资料等,使用文本定性分析与空间数据定位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青岛新机场大型项目背景下城市混合空间使用的宏-微观表现形式及其组织机制。研究发现:⑴以青岛新机场建设为契机形成了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城市混合空间使用:新机场临空区混合空间使用表现为物流-商服-住区多功能并列的高浓度土地均衡分配;旧机场“未来城”混合空间使用表现为新要素引入-交互协同的细粒度紧凑土地利用聚合;机场交通走廊混合空间使用表现为多功能中心活动节点发育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共享。⑵青岛新机场大型项目建设进程中城市混和空间使用的组织机制具体呈现为:新机场以项目集群为载体自上而下的高密度混合空间使用、旧机场以生态建设为驱动力细粒度宜居性再开发的混合空间使用、机场交通走廊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共享型混合空间使用。形成区域形象塑造-利益相关方投资牵动-多级跨界合作且相互联动治理模式。体现出大型项目牵引下政府决策引导与空间自组织相结合的复合开发和空间共享特点。⑶青岛市采取基于项目发展愿景的政策引导下市、区多级跨界合作治理模式较全面的推进了三个主要区域的城市混合空间使用,支持了全社会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该过程有三个主要特点:目标-措施一体化、宏-微观政策协调、上-下游合作。在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的区域开发过程中激发共识形成、建构合作机制。以上组织机制和治理模式可以为同类地区基于大型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混合空间使用的转变提供参考。⑷基于城市治理的功能性、制度性和象征性原则探讨“二线机场”城市混合空间使用的表现形式和组织机制对城市空间治理,如相关空间规划和政策制定以及协调空间配置等都是有益的。与大都市“一线机场”相比,其公私合营伙伴关系和公众参与等显得更为重要,项目投资和工程市场交易对房地产主导的城市空间拓展将产生更大影响,其积极的区域形象塑造会让社会利益相关者更清晰的看到未来前景以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在此基础上使新的航空园区率先发展和旧的航空园区快速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