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山西省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山西省卫生人力与床位资源的现状;根据1990-2012年山西省卫生人力与床位数据资料,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对目标年(2013年-2017年)卫生人力与床位资源发展情况进行定量预测,为山西省开展卫生规划、卫生人力与床位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建议和数据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法、专家咨询法明确研究方向。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描述山西省人口地理经济状况,卫生人力与床位资源配置现状和趋势变化。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模型)、灰色模型、平均增长速度法对山西省目标年卫生人力及床位进行预测。研究结果1、2012年末,山西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0191个,常住人口为3610.8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6.53万张,占全国医疗机构床位的2.9%,位于全国第16位。其中医院11.99万张(占7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0万张(占24.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0.36万张(占2.2%),其他机构1805张(占1.1%)。每千人口床位数4.58张,高于全国水平4.23张。2、2012年末,山西省卫生人员总数达234008人,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83.66%,其他技术人员4.67%,管理人员4.58%,工勤人员7.08%。在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中,山西省卫生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为2.93%。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为5.43、2.42、1.95,均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医护比为1:1.24,低于卫生部要求的1:2配置标准。3、2012年山西省村卫生室28285个,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卫生员分别为3525人、307人、2628人,但是乡村医生却有下降的趋势,由2011年的41176下降到了38998,减少了2178人。4、2012年末,山西省卫生人员数比1990年增长了52.2%,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3%,卫生技术人员数、医生数、护士数比1990年分别增长了55.4%、45.1%、152%,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为2.02%、1.71%、4.28%。1990年-2007年山西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速度较慢,2008年-2012年发展速度有所增加,卫生人力资源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护士。5、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模型)对目标年2013-2017年卫技人员的预测结果为203928、205507、209834、211413、215740,对医生数的预测结果为88375、89156、90212、90993、92049,对护士数的预测结果为72433、77569、79289、84076、85474,对床位数的预测结果为167690、170555、172944、175809、178198。研究结论1、山西省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分布差异化明显,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密集的区域中,其他区域覆盖相对不足。2、山西省医疗机构床位总量丰富、利用率低。专业之间床位拥有量差距较大,内、外科等主要医疗科室床位明显多于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科室。每千人口床位数达4.58张,不仅高于全国水平4.23张,而且紧跟北京、上海和广州,远超周边中西部省份。3、山西省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各类医疗机构中,63.46%的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医院,并继续有增长的趋势。而其他卫生机构领域卫生人力分布相对不足: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仅占27.58%,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仅仅占8.31%。山西省乡村卫生人力资源短缺,总体呈下降趋势。4、山西省医护比例1:1.24,低于卫生部要求的1:2配置标准,与国际上1:3配置标准相差甚远。5、预测结果表明,山西省卫生人力与床位资源未来呈继续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缓慢,三种预测模型比较而言,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模型)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