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区职能转变与和谐社区建设研究——以上海潍坊街道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加大了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实践证明,转型期凸现的大量城市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基层政区的职能转变面临很大的挑战性。在目前我国民主自治意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必需靠城市基层“准政府(街道)”的力量,通过加强社区建设管理,组织与动员社会人员广泛参与,共同努力,解决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共同构建和谐社区,从而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街道不仅是城市行政区划体系中的最小单元,是国家政权在城市中的基础和依托,而且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场所,是相对完整的社会生活单元。由于街道具有这两个方面的特征,所以作者以上海潍坊街道为例,对基层政区的职能转变与和谐社区建设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探索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我国和谐社区建设起到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其次简要概括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最后对基层政区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 第二章对国内外有关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区建设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基层行政区职能转变与和谐社区构建的时代背景,其次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基层政区—和谐社区”的互动关系。 第四章以潍坊街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潍坊街道的职能转变与和谐社区建设。首先对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潍坊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了转型时期潍坊街道和谐社区建设与职能转变,对构建和谐社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五章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论文通过动态网格系统的设计,赋值技术的运用,网格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结合计算机技术以及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探讨城市人工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城市人工地貌组成要
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城市间连成一片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具有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城市密集区特征的城市群。在西方传统的城市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