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言》是西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全书集中反映了扬雄的思想主张,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汉末期的发展情况,是了解西汉思想进程和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作品。本文从西汉末期的时代因素和社会思想文化视角出发,结合扬雄自身特色,阐释了《法言》的成书背景;通过分析《法言》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归纳了《法言》的文体特征;参考语录体的文体优势,探讨了《法言》的文体功能。《法言》的诞生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和时代因素。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定儒学为尊。此后,经学日益昌明。然而,先秦儒学在西汉的发展既受到来自诸子学派的挑战质疑,又受到儒学内部门派论争的阻碍影响。扬雄面对西汉经学谶纬化、神秘化、世俗化、工具化的现状,且受西汉文学摹拟风气的影响,创制《法言》,力图斥责异说诡辞,维护圣人之道。《法言》系模仿《论语》而作,在文体上延续了《论语》的语录形式,但不同于《论语》由孔门众弟子集体编纂的无序性。《法言》结构清晰,主题鲜明,全文围绕尊圣崇圣的思想主线展开铺排,彰显了无所不包的圣人之道,建构了以封建伦常为核心的儒家价值体系,表达了扬雄对圣人和圣人思想的推崇与赞美。《法言》虽仿《论语》而作,但语言一反《论语》的朴实自然。《法言》语言艰深简奥,一方面由于句子过于简略导致句意难明,另一方面因为扬雄以为经典博大精深,难以轻易理解,故而刻意雕琢造奇。在拟古尊经的外衣下,《法言》的语言又因常变结合的语体选择、形式丰富的修辞运用,洋溢着灵动多变、含蓄精警的气息,这与扬雄以赋体入散文的写作方法密不可分。语录体作为先秦论说散文的初级形式,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法言》中,扬雄通过独语以及与“或”的问答对话的形式发表议论,时而直接陈述观点,不作任何解释辩白;时而通过比喻、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简单论述自己的观点。在说理的同时,扬雄将或喜或悲的情感倾泻于字里行间,使得论说情真意切。扬雄具有“尚用”的文体意识,选择以语录体写就《法言》,一是因为尊崇孔子,模仿《论语》文体形式;另一是因为语录体具备保存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树立典则规范、教化后世之人等文体功能。扬雄志在通过语录形式实现自己“立言以垂后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