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潮灾害是一种海洋生态灾害,它的发生不仅会威胁爆发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海洋食物链的局部中断、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还可能损坏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把本可以用于发展经济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灾害救助、抗灾和灾后恢复,已引起各国政府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作为世界公害的赤潮在全球许多沿海海域频繁出现,已遍及我国所有沿海省市,导致我国成为受赤潮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为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开展赤潮灾害风险状况研究尤为必要。研究海域宁德沿海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包括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福鼎市沿海近岸海域、滩涂。宁德沿海自然环境优良,拥有三都港、沙埕港、三沙湾、福宁湾和晴川湾等众多优良港湾,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多样。宁德沿海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基地。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宁德海域频频发生赤潮,严重危害海洋生态平衡和水产资源。根据2014年宁德三沙湾赤潮监控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结果:赤潮监控区内水体大部分的磷酸盐、无机氮含量只能满足三类或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个别站位甚至为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站位在监控月份大都处于富营养化中高的水平,极易引发赤潮,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过去对宁德沿海相关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生物群落、赤潮的特征、成因和预测等方面虽有研究,但对其赤潮灾害风险状况研究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以福建省宁德沿海为研究对象,在评估宁德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的基础上,基于评价指标主导性、可度量性和易获得性等原则建立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赤潮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孕灾环境因子危险度、承灾体易损度和赤潮灾害风险模型,并借助GIS地统计分析工具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可视化,为宁德沿海的赤潮管理及海产养殖业规划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宁德海域的各个海湾都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沙埕港、晴川湾、东吴洋、官井洋、卢门港的富营养化程度高,总体呈现沿岸向外海减轻趋势。(2)结合区域灾害系统论及地统计分析理论对宁德沿海的赤潮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从赤潮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和承灾体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采用相对科学的客观分析法熵值法确定,熵值法由于深刻地反映了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其给出的指标权值比当前广泛使用的主观分析法如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有较高的可信度。(3)对宁德沿海进行赤潮灾害风险评估,得出宁德沿海主要海湾的赤潮灾害危险度、承灾体易损度和赤潮灾害风险。赤潮灾害危险度与富营养化趋势相同,赤潮灾害危险度极高值分布在富营养化等级严重的沙埕港、晴川湾、东吴洋、官井洋、三都澳、卢门港,总体呈现由沿岸向外海递减,三沙湾内赤潮灾害危险度高。承灾体易损度方面,福鼎沿海为赤潮灾害高易损区,蕉城沿海、霞浦沿海赤潮灾害易损度都为中,福安沿海为低易损度区。赤潮灾害风险极高值分布在晴川湾海域附近和沙埕港内,沙埕港外、三沙湾内的东吴洋、官井洋、三都澳赤潮灾害风险高,三沙湾内的白马港的赤潮灾害风险为低,福宁湾赤潮灾害风险为中等。评估结果与赤潮历史资料及宁德沿海实际情况相一致,与相关文献结论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本研究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宁德沿海赤潮灾害监控、防灾减灾及海水养殖提供技术支撑。(4)在GIS平台上实现了宁德沿海的赤潮灾害危险度、承灾体易损度和赤潮灾害风险的可视化,使评估结果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