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损伤,不仅可以引起肠道的损伤甚至是可以引起全身多脏器(MDS)的损伤。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细胞凋亡和自噬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并引起大量促炎因子的释放加剧该损伤过程;然而对于细胞焦亡这种细胞死亡的方式是否有参加肠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目前并没有文献报道。肠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是指器官和组织在长期缺血后,再灌注发生之前进行几个周期的短时间的间歇性再灌注,该过程已被证明可以有效的改善小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对于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在实验中,为了验证细胞焦亡对肠缺血的再灌注损伤是具体作用,我们使用了VX-765这一种caspase-1的强效、选择性抑制剂。关于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测定炎性介质IL-6,TNF-α和肠脂肪结合蛋白的表达,以及焦亡相关的IL-1β,IL-18,GSDMD,Pro-caspase-1 and P10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存在细胞焦亡的参与,且缺血再灌注2小时时,焦亡的表达产物水平最高。同时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炎性介质以及细胞焦亡产物的表达,并且效果与特异性Caspase-1抑制剂vx765的效果相当甚至是更好。总之,这些结果可以证明缺血后处理(IPO)可以通过抑制焦亡对小鼠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细胞焦亡是否参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及缺血后处理是否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对小鼠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1小时组(I/R 1h组)、肠缺血再灌注2小时组(I/R 2h组)、肠缺血再灌注4小时组(I/R 4h组)、假手术给药组(Sham+vx765 100mg/kg)、vx765治疗组(I/R 2h+vx765 100mg/kg)、缺血再灌注2小时溶剂组(I/R 2h+vehicle)、缺血后处理干预组(I/R 2h+IPO)。构建小肠I/R模型,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再灌注1,2,4小时。Vx765治疗组和假手术给药组于术前2天连续腹腔注射给药相应剂量vx765,每天一次,于操作前2小时再次给予1次,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肠脂肪结合蛋白(iFABP)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GSDMD,Pro-caspase-1和P10蛋白水平变化。结果:1、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腹腔内出现大量淡红色或淡黄色渗液,小肠肠袢明显充气扩张,肠壁上出现散在出血点,呈暗红色,部分肠段变黑,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小肠组织病理示小肠绒毛排列紊乱,顶端断裂,黏膜及黏膜下间隙出血、水肿,上皮下间隙明显增宽;血清TNF-α、IL-6、IL-1β、IL-18、iFABP水平显著升高;小肠组织WB检测小肠组织GSDMD,Pro-caspase-1 and P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与I/R组相比,vx765治疗组和缺血后处理干预组:小鼠腹腔可见扩张小肠肠管,腹腔可见淡红色或黄色的渗液,量较I/R组少,部分肠管可将散在出血点,肠管颜色加深部位范围较I/R组较小,小肠组织病理示小肠绒毛排列紊乱,绒毛顶端部分断裂,黏膜及黏膜下间隙出血、水肿减轻,上皮下间隙无明显增宽;血清TNF-α、IL-6、IL-1β、IL-18、iFABP水平较I/R组明显降低;小肠组织WB检测小肠组织GSDMD,Pro-caspase-1和P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1、细胞焦亡参与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发生,且当小鼠肠缺血再灌注2小时时,体内炎症因子及细胞焦亡相关产物表达量最大。2、缺血后处理的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小鼠的缺血再灌注的损伤。3、vx765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焦亡从而对小鼠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4、缺血后处理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对小鼠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