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井取水工程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取水工程,它以高产、低耗、便于管理、供水成本较低等众多优势被人们认可,在许多类似陕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相应的计算模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现有计算模型存在着剖分节点数过多,当计算多个辐射井同时工作的出水量时,计算量过大;不能有效刻画辐射管不规则分布等不足,从而限制了模型的进一步运用。为此,进一步开展辐射井工程的取水机理研究、改进辐射井取水计算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管井集水建筑物取水机理的物理模拟及计算模型研究”,在陈崇希教授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把井管内的水流与井周围的地下水流都看作模拟的对象,将模型的边界移到竖井井口处,这样过滤管井壁的流量分布或者水头分分布都是模型的模拟结果,而不需要人为给出。将辐射井的井管刻画为由一系列离散的管道和节点组成的井管,以辐射井“井管”与所在含水层之间的交换量作为耦合点,将离散的井管和有限差分网格耦合起来,建立起来辐射井取水计算模型。所建立的辐射井取水计算模型,将井管分离出来,以“井管-含水层之间的交换量”为耦合点,与有限差分网格耦合,剖分节点数大大减少,即使在计算多个辐射井同时工作的出水量时,也能有效得得出计算结果,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再者改建的辐射井取水计算模型在刻画辐射管方面更加精确。在计算“井管”和含水层之间的流量交换时,考虑了辐射管管壁材料和过滤网的渗透系数,很好地刻画了辐射管的不规则分布。将所建立的辐射井取水计算模型应用于陕西省府谷县墙头水源地辐射井取水工程允许开采量的计算中。通过计算得出不同方案下的辐射井的出水量,并因此确定了辐射井取水方式的最佳开采方案。同时将辐射井的计算结果与一般大口井的计算结果对比。在对比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在研究区内采用辐射井开采地下水的开采方案及允许开采量,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