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早期维生素D-FGF23-Klotho与蛋白尿关系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钙磷代谢紊乱和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晚期患者中普遍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在Klotho蛋白的辅助下参与对CKD患者血磷、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的调节,CKD早期患者较健康正常人已有1,25-(OH)2D3水平降低和FGF23升高,本研究CKD早期患者血清1,25-(OH)2D3、FGF23、Klotho蛋白水平与蛋白尿的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1,25-(OH)2D3-FGF23-Klotho蛋白系统失衡在CKD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CKD1-2期患者共76例,其中女性40例,男性36例,年龄16-76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明确有持续性蛋白尿且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除外继发性和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无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钙剂和维生素D等药物史。根据患者的24h尿蛋白量分为三组:A组指24h尿蛋白定量<1.0g,共28例;B组指1.0g≤24h尿蛋白定量<3.5g,共24例;C组指24h尿蛋白定量≥3.5g,共24例。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FGF23、Klotho蛋白浓度,磺基水杨酸比浊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法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钙(Ca)、磷(P)水平,放射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TH浓度。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均数不全相同,则采用LSD检验行组间比较,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均为双侧检验,结果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钙浓度总体随着尿蛋白量增多呈递减趋势,三组均值不全相等(P<0.01),其中C组(大量蛋白尿组)血钙浓度明显减低,与前两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磷、血清PTH在A、B、C组的均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2.A、B、C组血清FGF23的均值有明显的差异(P<0.05),总体表现为A组<B组<C组,其中组间比较C组血清FGF23水平升高程度较前两组尤为明显,分别与A、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血清FGF23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1,25(OH)2D3水平表现为与血清FGF23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尿蛋白量增多降低,三组的均值不全相等(P<0.05),C组血清1,25(OH)2D3下降程度更高,分别与A、B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B两组之间血清1,25(OH)2D3水平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Klotho蛋白与血清1,25(OH)2D3变化趋势相同,随蛋白尿增多减少,三组均值不全相等(P<0.05),C组血清Klotho蛋白减少最明显,分别与A、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相关分析示血钙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1,25(OH)2D3、血清Klotho蛋白与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P<0.05),血清FGF23水平与24h尿蛋白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肾脏病早期随着蛋白尿增多,血清1,25(OH)2D3、Klotho蛋白水平逐渐减低,血清FGF23浓度随蛋白尿增加呈升高趋势,1,25(OH)2D3-FGF23-Klotho蛋白系统的异常参与了蛋白尿的发生和发展。CKD早期已有钙磷代谢异常。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