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脱媒是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金融机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民币存款分流现象明显,企业融资渠道也不断拓宽,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金融脱媒可能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更加畅通,从而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果;金融脱媒也可能改变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从而使得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来越强,同时金融脱媒所带来的额外信用创造也使得中央银行难以把握实际货币供应量,这就可能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的直接操作对象,是货币政策实施的起点,因此研究金融脱媒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对于拓展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领域及中央银行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归纳梳理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等理论,以为后文的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概述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和金融脱媒趋势。第四章在详细分析金融脱媒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利率政策工具作用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对金融脱媒背景下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假设。第五章建立VAR模型对金融脱媒背景下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利率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脱媒减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尽管金融脱媒背景下利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有所疏通,但这种疏通作用无法抵消金融脱媒对货币乘数和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负面影响,因此金融脱媒背景下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作用效果降低了;金融脱媒强化了利率政策工具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作用效果,其中对产出变动的强化作用更大。第六章根据前文研究结论整理得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及中介目标调整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