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是现代生命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临床治疗模式(放疗、化疗等)不具备肿瘤特异性杀伤能力,无法规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极其复杂,例如酸性环境、乏氧、氧化还原失衡、血管分布不均、代谢异常以及免疫逃逸等,这为肿瘤的增殖与转移提供条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条件激活型纳米颗粒可用于对肿瘤生理环境的调节或改善,实现有效肿瘤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是现代生命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临床治疗模式(放疗、化疗等)不具备肿瘤特异性杀伤能力,无法规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极其复杂,例如酸性环境、乏氧、氧化还原失衡、血管分布不均、代谢异常以及免疫逃逸等,这为肿瘤的增殖与转移提供条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条件激活型纳米颗粒可用于对肿瘤生理环境的调节或改善,实现有效肿瘤治疗。因此,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策略,设计高效、高特异性的纳米制剂,对推动肿瘤靶向治疗临床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针对肿瘤治疗中尚未解决的诸多问题及需求,以现代纳米技术为支撑,设计及构建先进的肿瘤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组装体,并引入化学动力学疗法、免疫疗法、饥饿疗法等治疗策略,通过深入研究纳米组装体在机体生理功能及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影响及作用关系,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本论文围绕纳米组装体的功能化可控设计及生物医学应用开展以下研究工作:第二章:由于肿瘤细胞的高增殖性、氧化还原失衡和核酸突变等性质严重限制肿瘤治疗的功效,具有高效肿瘤细胞核酸损伤特性的药剂有望克服这种治疗障碍。在本章中,我们受生物矿化启发开发出一种自组装酶复合物—纳米酶磷酸铜@葡萄糖氧化酶(Cu@GOD),它在肿瘤微环境内,能通过自循环级联催化反应持续消耗葡萄糖和谷胱甘肽并生成活性氧(ROS)。在对肿瘤细胞进行代谢扰乱、营养消耗、氧化还原平衡破坏和持续性ROS产生的多效作用下,Cu@GOD保证了对肿瘤的多路径核酸损伤效果。这种具有持久性和多路径肿瘤细胞内核酸损伤特性的纳米酶@生物酶策略将会是打破肿瘤增殖障碍的优选途径,为抑制肿瘤增殖提供了新的概念性思路。第三章:肿瘤免疫治疗中,最大化的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ICD),势必要增大药剂的用量,但同时会影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抗肿瘤性M1极化的效果。如何平衡两者共同作用,是免疫治疗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本章中,我们设计合成一种能够内源/外源同时响应性产生低毒性ROS(即H2O2)的纳米组装体Zn O2-ATM(ATM:3-氨基-1,2,4-三氮唑,过氧化物酶抑制剂),可作为肿瘤免疫微环境内ICD诱发剂和M1极化佐剂。Zn O2-ATM能平衡ICD和M1极化效果,表现出优良的肿瘤协同免疫增强效果,并有效抑制了原发/远端转移瘤的生长。这种内源/外源性平衡策略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纳米组装体免疫治疗固有效果的理解。第四章: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和血供/O2失衡,影响药物运输传递,增大肿瘤治疗难度。通过调节肿瘤细胞代谢和调控肿瘤区域进行性栓塞来控制肿瘤生长,为构建肿瘤治疗模型提供创新依据。在本章中,我们设计合成一种肿瘤微环境酸响应Fe-GA@Ca CO3纳米组装体(GA:没食子酸),在肿瘤微环境内转变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Fe(III)沉淀和Ca2+。原位进行性耗氧产生的Fe(III)沉淀可栓塞肿瘤组织,通过阻断供应来隔绝O2和营养;同时,游离Ca2+作用于肿瘤细胞,通过钙超载引起线粒体功能失衡,促使肿瘤细胞不可逆损伤。以上两点协同作用,共同对肿瘤进行精准功能性抑制,为抗肿瘤治疗提供创新性方案。第五章:肿瘤区域发生钙化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利用外源因素诱导肿瘤区域钙化,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启发性思路。在本章中,我们设计合成肿瘤酸性环境响应型Ca HPO4掺杂L-抗坏血酸纳米组装体—Ca P-AA。酸响应Ca HPO4在肿瘤区域内释放大量Ca2+和PO43-,Ca2+引发肿瘤细胞钙超载,促使线粒体功能失衡,引发ROS激增。酸响应后游离出的L-抗坏血酸除作为外源性抗氧化剂外,还能促进胶原沉积;游离在肿瘤间隙内的Ca2+和PO43-产生Ca3(PO4)2沉淀附着在胶原纤维上,两者共同促进肿瘤区钙沉积发生,形成稳定钙化灶。综上,作为肿瘤细胞钙超载和肿瘤区域钙化的诱发剂,外源响应型Ca源的引入将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非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因其操作简易、反应温和且矿化效率高等特点在去除水体中污染物、实现水资源回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经济高效的绿色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对高级氧化技术的促进作用成为该工艺发展的热点和难点。由有机固废制备的生物炭,因其优异的表面特性、孔隙结构和生物兼容性,而成为一种具有可持续效益的热门环境修复材料。其制备过程中产生
进入21世纪后,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光催化技术因处理能力强、绿色无二次污染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在水污染治理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可见光吸收、合适能带结构和非金属属性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剧烈的激子效应、严重的载流子复合过程以及较大的块状结构,初始g-C3N4的光催化活性较弱,这极大地限制
受自然界完美进化生物多孔材料结构启发,仿生闭孔泡沫铝实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通常作为缓冲吸能元素应用于轨道列车和汽车的冲击能量耗散。闭孔泡沫铝可同时兼顾致密金属良好韧性和多孔材料轻质等优点,其宏观力学性能主要由基体材料参数和细观拓扑构型联合决定。泡沫铝及其复合结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处于多轴复杂载荷状态、发生大的塑性变形甚至破坏行为。因而,研究泡沫铝的多轴本构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基体材料参
风电的开发利用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其利用方式主要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我国北方风电主要采用集中式开发模式,最为典型的是“三北”风电基地。风电基地通过特高压外送通道向中、东部地区远距离送电,其消纳能力易受外送通道的约束。近年来,我国风电开发由大规模集中式向集中、分散式协调发展转变。分散式风电场是我国南部及中东部地区开发利用风电的主流方式,其多处于地形复杂、网架结构薄弱且水电丰富的地区,以山地风电
近几十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合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合成中。绝大多数的碳氢键活化反应是以贵金属作为催化剂,这就导致它们很难大规模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家们将研究重点转向了低毒、廉价的3d过渡金属。自从Matsunaga和Kanai课题组首次将Cp*Co(Ⅲ)类型的高价钴应用于碳氢活化领域以来,三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得到迅猛发展。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向创新模式的增长转型变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与十九大报告相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需全面发展出新的优势。如何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利用科技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全过程,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发展,是重要路
近二十年以来超冷费米气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磁阱蒸发冷却、玻色子协同冷却、全光俘获等各种技术使得人们可以获取纳开皮开量级的超冷原子和分子,打开了一扇通往费米气体微观量子世界的大门。磁场和光场可控的Feshbach共振可以精确的调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来研究分子凝聚、费米共振超流、模拟凝聚态物理。通过调控原子间的散射长度,已实现理论上三十年前预测的而没在实验上观察到的分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大量抗生素使用后被排放到水体中,诱导耐药性细菌的产生进而危害水生生物,对水生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环境威胁。处理抗生素污染水体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常见的去除方法包括生物降解法、物理吸附法等。生物降解由于其较低的成本而被普遍采用,但是该方法处理周期特别长,适用于中性环境,对水质要求苛刻。物理吸附设计简单,对水质无要求,但需要对使用过的吸附剂做二次处理,也面临着抗生素后处理的问题,成本较高。这
近年来,重金属工业废水的防治和处理已受到了相关部门和环保机构的重视。排放的含高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废水进入水体后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电凝聚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交流电凝聚(ACC)技术和电芬顿脉冲交流电凝聚(EF-PACC)耦合技术分别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Cu2+-有机物。研究了溶液p H值、电流密度、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等
Al-Mg-Si-(Cu)合金由于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质量轻、可热处理强化、塑性好、加工成型性能优良以及焊接性能好等,而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Al-Mg-Si-Cu合金的强度比Al-Mg-Si合金的更高。当Cu元素含量较高时,会降低材料的抗腐蚀性能,主要原因在于晶界处形成富含Cu元素的析出相和富铜薄膜。它们与晶界附近的贫溶质原子区之间存在腐蚀电位差,导致晶界具有较大的腐蚀驱动力。本文通过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