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以广州标致与上海大众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理论界对企业战略联盟做了大量的研究,相对而言,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了企业战略联盟存在的合理性研究上,对于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并非是因为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问题不值得研究,而是因为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的相互关系如此复杂,而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则更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显得难以捉摸。   除了理论研究的缺乏要求我们系统深入地研究企业战略联盟,国内企业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竞争压力也迫使国内学术界展开更广泛深入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部份国内企业将要或已经与跨国企业结成企业战略联盟以增强其竞争能力或扩张其业务范围,还有一部份中国企业则可能以企业战略联盟形式走出国内,寻求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国际和国内都通常以企业战略联盟的一般理论解释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包括资源学说、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论。这些理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从某些角度理解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问题,但都存在偏颇,且难以在实践中进行把握和应用。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管理的重要性要求理论界对此给予全面、针对性强的理论支持,基于这一点,T.K.Das和Bing-ShengTeng提出了针对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内部紧张理论,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遗憾的是,对于该理论的模型化应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姜黎辉、张朋柱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制衡模型,以资源依赖度、现实贡献度和合作满意度这三个综合性指标考察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   在较为充实的理论基础上,笔者尝试着将稳定性理论应用于案例分析的实践中来。在广州标致和上海大众的案例中,除了进行了一次多角度的理论应用之外,笔者还进一步总结了中外合资企业不稳定的主要诱发因素,以此为实践者提供一个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是物业管理企业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低劣和由此引发的业户对物业公司强烈的投诉,是导致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