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组织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CD34表达进行肿瘤微血管计数,研究VEGF、bFGF与MVD之间关系,探讨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乳腺癌及乳腺腺瘤组织中VEGF、bFGF和CD34的表达水平,并对三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点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bFGF表达水平,并对三者在乳腺癌血清中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点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乳腺癌组织中MVD、组织及血清中VEGF、bF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VEGF、bF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3%、68.8%,均分别高于乳腺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25.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12.76,P<0.05)。2.乳腺癌组织中的MVD计数为(33.81±10.95),明显高于乳腺腺瘤组织(17.41±6.04),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5)。3.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随乳腺癌肿瘤直径的增大、TNM临床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bFGF阳性率随乳腺癌TNM临床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4. Ⅲ期、Ⅳ期乳腺癌组织中MV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伴有淋巴结转移者MVD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随着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的增加,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伴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之间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乳腺癌组织VEGF和bF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85,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和bF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5)。8.乳腺癌组织VEGF、bFGF表达分别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594,0.525,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表达分别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472,0.507,P<0.05)。结论1.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VEGF、bFGF表达、MVD均高于乳腺腺瘤组织和健康体检者。2.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MVD与乳腺癌肿瘤直径、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相关,检测bFGF、VEGF的表达及MVD对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乳腺癌组织及血清VEGF和bF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且乳腺癌组织及血清VEGF、bFGF表达与MVD呈高度正相关,三者共同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有望成为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