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过去的十几年,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它被定义了多种名称,资料表明,大多数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60~70%)。本研究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用CD117、CD34、SMA、S-100、ki67五种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原诊断为胃平滑肌瘤、胃平滑肌肉瘤及胃间质瘤的病例进行研究,确诊99例胃间质瘤,并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胃间质瘤共99例,年龄12~77岁(平均55.8岁),男性59例,女性40例,发生于胃底29例,胃体62例,胃窦8例。最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腹部胀痛、不适及消化道出血。大体上肿瘤较易出现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镜下观察,梭形细胞型64例,上皮样细胞型17例,混合型18例,呈交叉束状、弥漫片状、栅栏状、旋涡状、小巢状、器官状及假菊形团样排列,瘤细胞胞质空亮,淡伊红,轻至中度嗜伊红及略嗜碱,核梭形、卵圆、圆形或镰状。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0.9%、74.7%、SMA、S-100呈片状或局灶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5.2%、5.1%,ki67标记阳性率为5.1%。99例胃间质瘤中,潜在恶性52例,恶性47例,潜在恶性组获访19例,17例健在;恶性组获访41例,15例生存。平均随访期为5年,各组之间瘤体直径大于5 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分析瘤体大小,恶性程度,核分裂像,完整切除均与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只有完整切除为决定生存率有意义指标。 结论:胃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大致相等,肿瘤细胞形态多变,排列结构多样,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CD117、CD34阳性,SMA、S-100可呈片状或局灶阳性,瘤体直径大于5 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可作为恶性参考指标。单因素分析瘤体大小,恶性程度,核分裂像,完整切除均与生存率有关。多因天津医科大学硕】泪于究生学位论文素分析只有完整切除为决定生存率有意义指标。
其他文献
“NP+了”表过程,是针对于“VP+了”表完整而言的,二者是相对的,而“完整”和“过程”恰好是两个相对范畴。本文从观察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些现象,提出了“NP+了”表顺序的观点,同时
<正>一、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现存的问题当前工程招投标竞争日渐激烈,招标单位为选中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信誉可靠且标价合理的承建单位,鼓励各投标企业进行竞争。与此同
164. The change of the tubing head presaure shows the changein the flowing pressure. and by the change will be ascertained thenormal working condition of the w
目的 为明确层粘连蛋白67kDa高亲和力受体(67LR)、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中的意义及其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癌临床病
目的:优化两面针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溶剂、用量、浓度及PH值作为优选因素,以两面针中的氯化两面针碱提取量和出膏率作为定量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进展,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袋式除尘器以其对微细粒子具有极佳除尘效果的特点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PPS滤料以其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强等优点,被广
<正> 1 概况 三甲基戊二醇,学名2,2,4-三甲基-1,3-戊二醇(TMPD),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潜在用途的有机化工中间体。通常条件下TMPD呈白色片状晶体,但由于其熔点较低(51
酵母蛋白是存在于酵母菌中的一种优质蛋白,含量占菌体干重的40%~60%。酵母蛋白中氨基酸含量丰富,消化效率高,常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行业。近年来,人们不断拓宽酵母蛋白的应用范
本文对3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6例复发性膀胱癌均 在我院手术的患者共48个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DR1 和MRP的表达,从基础方面探讨肿瘤耐
文章主要从居住区园林产品出发,突出园林产品在当代绿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与建筑的完美融合的效果。深入的透析出园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作为人类的历史文化宝库已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