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31日,我国资本市场正式试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作为一种兼具杠杆交易与卖空交易特征的交易机制,融资融券业务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市场尚的广泛关注,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正式告别“单边市”,进入信用交易时代。随着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逐步推广,我国融资融券市场呈现出标的股票数量不断增加,交易量持续放大的趋势,融资融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我国于2010年3月推出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所形成的自然实验环境,从市场信息传递的视角,利用2009年至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业绩预告数据和分析师针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数据,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通过比较融资融券标的公司与非标的公司,以及公司股票加入融资融券标的前后,公司管理层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分析师针对公司进行的盈利预测行为特征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具体表现为: (1)相对于非标的公司而言,融资融券标的公司的管理层业绩预告具有更低的预告误差和更长的业绩预告期,且标的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积极性和对坏消息的公开程度更高;同时,公司股票加入融资融券标的后,相比加入前,公司管理层的业绩预告误差显著降低,业绩预告期显著延长,自愿披露业绩预告、主动公开预告坏消息的概率显著提高; (2)相对于非标的公司而言,分析师针对融资融券标的公司进行的盈利预测具有更低的预测误差和分歧;同时,公司股票加入融资融券标的后,相比加入前,分析师针对其进行的盈利预测误差和分歧均显著降低; (3)管理层信息披露为分析师盈利预测提供了信息支持,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质量,融资融券交易影响分析师盈利预测行为的内在机制之一是通过提高管理层信息披露质量来实现的,管理层信息披露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关于有效利用融资融券交易提高市场效率的政策建议:监管层应该进一步规范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并在制度规范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融券的交易门槛和交易费用,逐步增加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数量,扩大融资融券的业务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融资融券交易的市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