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得到落实,和谐社会真正实现,必须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实现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
北方沿海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部,区位特殊、资源丰富、工业密集、城市林立,不仅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大门。北方沿海地区是中国最早和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以加速资源的消耗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工业的崛起,以及能源、原材料工业遍地开花式布局,使得该地区本已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要实现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不能停留在20世纪旧经济模式中,必须选择充满活力的绿色经济模式。绿色经济模式鼓励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系统,并且推动更加公平合理、更加尊重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就业形势。绿色增长既是当前世界经济摆脱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本研究利用系统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和模拟,综合运用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与方法,多学科交叉、综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区划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地域分异规律;在对北方沿海地区进行生态经济区划的前提下,找出各生态经济区所面临的问题,在分析不同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征和矛盾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及重点产业的选择,提出不同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模式与对策,为北方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有:第一,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促进作用;第二,对北方沿海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也是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探索;第三,为区域生态经济,经济地理等学科建设进行有益探索和理论、方法上的创新。
通过研究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分异规律和各生态经济区特征及其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研究表明,北方沿海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决定了社会经济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海拔高度——水热条件——社会经济变化有很强的相似性,特别是气温、热量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和海拔高度变化的一致性非常明显。海拔较低,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水土资源匹配较好,开发历史悠久,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区;山区、水热资源缺乏的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受相关自然条件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分异图中经济总量、人口密度和地均产值等直接反映出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分异规律一致性特征。
(2)北方沿海地区农业资源的地域组合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是自然环境的直接反映。光、热、水、土资源的不同组合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加之人们对土地不同利用的长期作用,就形成了华北平原、辽河平原以及黄淮海平原各具特色的农业区域类型。
能矿资源的地域组合及开发决定了能矿工业基地和一些矿业城镇的地域分异。能矿资源的地域组合及开发构成了城市地域分异的重要基础,甚至决定了有些工业基地和城镇的形成。尤以唐山市为典型。
重要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区域沿环渤海沿岸和交通沿线扩展的点——轴式地域分异规律,点——轴模式是地域分异的主要形式之一。环渤海沿岸和交通干线集中了北方沿海绝大多数城市和经济集聚区,呈现点——轴式分异规律。较高层次地域多呈点状和条带状分布。点状地域主要是一些工矿业城市,地域面积较小。条带状地域主要是环渤海湾,京沪、京九、京广、哈大、京沈、京包、石德、石太、胶济铁路沿线和京沈、京沪高速沿线。这些横纵条带状地域和环渤海沿岸构成北方沿海目前以京津冀、胶东半岛和辽中南三大城市圈为增长极的主要经济、社会网状发展区,也是未来北方沿海经济社会的主要扩展地区。
(3)北方沿海地区大部分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地区。在空间上来说,严重超载地区主要是从省会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及沈阳及大型城市大连、青岛向周围地区蔓延,直至整个环渤海地区。未超载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沿海的北部地区,此部分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较弱,其承载状况在预测期内极少变化。
(4)北方生态脆弱度总体上由水资源的丰裕程度决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以及环渤海湾地区生态脆弱度较低,北部山区和华北平原中部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度较高。
(5)人类活动地域分异规律研究表明,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尤其是海拔和水资源)对人类活动构成了显著制约:沿海和河流冲击平原地区,海拔较低,水资源丰富,人口集中且数量大,人类活动强度大;山地、沙地、丘陵,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强度小。
(6)北方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滓唐都市圈,辽中南都市圈,冀西南部城市带,山东西南部城市群,该部分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处于工业化中级或高级阶段,人类活动强度较高,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高于2;城市边缘区,山东半岛东部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趋中,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处于1-2之间;河北北部和辽宁由平原向山区过度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较弱,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低于1。
(7)北方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空间相关性,总体上由交通干线相联系,体现在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程度相对接近的城市之间,其空间相互影响的作用相对更强。这说明,北方沿海地区内部的城市增长,在条件相当的城市之间,具有很强的模仿和分工合作效应,其增长过程是相互促进的一个良性竞争过程。
(8)生态经济区划研究的结果表明,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类型复杂多样,应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不同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