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是教师依照一定教学目标,基于课程内容(化学教科书内容),兼顾学科知识间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特点及需求,对课堂教学信息重新选择与组织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基础是学科知识结构化,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并获得观念性的认识是价值追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必然结果,因而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资料显示,目前化学教育领域有关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研究不够深入,为此,笔者分析了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内涵特征,结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教科书(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的内容与要求,确定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评价维度与指标,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探查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现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建议。探查结果表明:(1)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意识较强。(2)高中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理解的深度不够。(3)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策略水平有待提高,具体体现在:①注重知识结构化甚于认知结构化;②注重活动结构化甚于思维逻辑性;③重视总结环节的内容组织,但忽略观念性内容的提炼。(4)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结构化水平、对学科观念及方法的认识、对学生认知特点的了解、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以及评价导向、教材编排体系及呈现方式、升学压力、学生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水平。基于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建议:(1)注重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奠定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基础;(2)强化单元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的策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