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是一种彩色提花织物,以厚缯(帛之总称)为地,在织造过程中直接用彩丝织出各式花纹。“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制其字从帛与金也。”古时,与普通的素织物相比,锦属于比较名贵的一类,不为平民所常服。有三大名锦之首之称的南京云锦更属于传统织锦中的高档品种,用材讲究,工艺复杂,封建时期专为王室贵族所用。出身帝王家的南京云锦由昂贵的织料与繁复的织造工序造就,品种丰富,蕴含深刻的工艺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代表着我国织锦技术的巅峰水平,极具研究与传承意义。文章回顾南京云锦的历史源流,解读其中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在织造工艺方面,以织造手法与地部结构的不同对云锦产品进行分类,并选取其中的重点产品进行组织结构的介绍。同时概述云锦产品织造的工序,并对各工序的原理及流程进行说明。笔者运用田野考察法与访谈法,总结建国后云锦织造工艺保护机构的演变历程,按照师承对曾为云锦织造工艺的传承工作奉献一生的艺人们进行谱系梳理与记录。同时,经过实地调查与访谈发现,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在云锦研究所的产业化改革之后陷入了新一轮困境。当下传承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过工业化与市场化双重冲击的云锦织造工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内地市场尚未打开,受众面狭窄,过往生存主要依赖的西藏、内蒙等少数民族市场被印度占领;研究所改制后传承人难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出现大量人才流失情况,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年轻传承人,在行业内已经所剩了了。并且,产业化与机械化生产的目的是让这一传统工艺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然而,一方面,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核心技术——木机妆花织造工艺目前并不能完全由机械代替。另外,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机械化生产反而对传统工艺本身生命力的延续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与当下南京云锦的发展方向、市场定位及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大环境有关。针对南京云锦当下面临的困境,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的理念。与日本的成功经验相结合,试图厘清南京云锦织造工艺后期传承工作的思路。目前来说,云锦织造工艺的传承工作主要面临传承人流失与产业化方向两个核心问题亟待解决,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解决:一是完善目前的传承机构与传承研究体系,在此之前必须明确一个对真正的工艺传承有正面作用的传承人认定标准;二是借助政府力量,建立传承人保护与培养体制,给予他们经济、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留住传承人。同时,在政府的财政拨款工作上要注意工作方式,尽量避免出现资金截留等问题。最后是挖掘南京云锦织造工艺本身在当今时代的内在价值,界定与之匹配的产品定位,以此为推动力,寻找产业化保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