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中央政府关注的焦点。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要解决农牧民的生存问题,首先要构建农牧民生存的第一道防线——医疗卫生的保障问题,这关乎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和速度。而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决定了广大农村地区不能实行与城市地区一样的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在总结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兴起和衰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重在解决广大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新农合实施七年以来,大力推动了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增强了我国农民的卫生保健知识和风险共济意识。但在各地区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农合也存在着诸如筹资机制有待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和保障目标亟待改善等问题。通过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脉络的梳理,分析新农合在西部地区的实施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