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采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21株桦褐孔菌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多糖产量,并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探明桦褐孔菌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为桦褐孔菌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国家或地区桦褐孔菌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同一地区的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较接近;编号为JL03的桦褐孔菌菌株菌丝体的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它菌株,高达7.68g。2.采用改良CTAB法成功提取了桦褐孔菌菌丝体DNA。对影响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热循环数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了桦褐孔菌ISSR-PCR最适反应体系为:模板DNA浓度10ng,dNTPs浓度100μmo1·L-1,引物浓度25pmol·L-1, Taq DNA聚合酶浓度0.5U,Mg2+浓度2.3mmol·L-1,10×buffer2.5μl,其余用ddH20补足。确定反应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min,30个循环:94℃变性1mmin、45℃~51℃退火1mmin(退火温度因不同引物而定)、72℃延伸1mmin,最后72℃延伸5mmin,4℃保存。3.本试验应用11条ISSR引物对21株不同来源的桦褐孔菌菌株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共扩增DNA谱带183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多态率高达92.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将全部供试菌株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水平在0.605-0.880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763时,21个桦褐孔菌菌株聚为六大类群,其结果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4.采用聚类分析法比较不同国家的桦褐孔菌菌株菌丝生物学特性及多糖产量,以5个生物学特性为影响因子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体现了生物学特性与地理相似性的统一;以多糖产量为影响因子的聚类分析结果却未见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综上所述,21株桦褐孔菌在生物学特性及DNA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两者分析结果大致相同,且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相关性。不同菌株间的多糖产量有显著差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隔离。
其他文献
参芪糖尿颗粒是由人参(茎叶)皂甙、五味子、山药等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