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镰孢菌根腐病是在大豆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大豆植株一旦发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害严重时甚至可能颗粒无收。为明确辽宁地区引起大豆镰孢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为防治镰孢菌引起病害提供理论基础,本实验室2017年-2020年对我国辽宁省大豆产区的大豆根腐病害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本试验研究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两个方面,鉴定了分离自大豆镰孢菌根腐病植株根部的病原菌,研究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评价了不同大豆品种对该根腐病镰孢菌的抗感差异,此外还研发了一种大豆镰孢菌根腐病原菌多重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观察了该病原菌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形态,以及验证致病性,扩增ITS、翻译延伸因子序列,测序并结合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2.通过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此镰孢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菌在25℃,酸碱度pH为8,并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的黑暗条件下,最适宜生长发育。3.根据该镰孢菌对不同种大豆的致病力研究发现:其中有一种抗病品种是铁丰29,野生大豆与William82大豆属于高感品种,辽15大豆与沈豆为中感品种。4.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另一种是抑制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常用16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综合表明,98%咯菌腈毒力最强,98%氟啶胺、95%百菌清、95%乙唑醇、95%咪鲜胺、97.2%三唑酮毒力较好、98%多菌灵、98%嘧霉胺、96%甲霜灵、98%肟菌脂、97.2%腈菌唑、98%嘧菌酯、99%啶酰菌胺、98%噁霉灵毒力一般、90.1%烯唑醇、99%腐霉利毒力较差。5.基于2015年O’Donnellet等人的研究,应用更适用于鉴别镰孢菌的EF-1α基因,通过对比基因序列,选择有差异的种间片段,设计每种镰孢菌的特异性引物及一条共用反向引物,建立了多重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多重PCR反应程序:95℃预变性3min,95℃变性30s;54℃退火30s;72℃延伸50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使用该方法能够通过扩增片段的大小区分锐顶镰孢菌、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灵敏度检测试验表明,最低检测基因组DNA浓度可达1×10-4ng/μl;模拟侵染样本试验表明,使用镰孢菌和大豆基因组混合样本作为模板,仍能准确检测出目的条带。综上所述,以翻译延伸因子序列为靶标建立的多重PCR技术,能够灵敏、特异性的检测出四种镰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