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信号对调节性B细胞的诱导及其生物学意义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D19和PD-1分子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目的:研究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组织中CD19及PD-1分子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乳腺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CD19、PD-1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共表达性。结果:(1)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D19和PD-1分子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01);(2)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组织中,CD19与PD-1分子存在明显的共表达性(P=0.011,Kappa=0.177)。结论: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D19及PD-1分子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且二者存在明显的共表达性。第二部分乳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19、PD-1、Bregs及血清中sPD-L1、IL-10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目的:研究乳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19+B细胞、PD-1+B细胞、Bregs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清中sPD-L1、IL-10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人及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 19+B、PD-1+B cells及Bregs百分比的差异;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PD-L1、IL-10的水平;并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PD-L1、IL-10的水平与各B细胞亚群间的相关性。结果:(1)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D-1+B cells、Bregs的百分比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及健康人(P<0.001;P<0.0001);(2)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PD-L1、IL-10的表达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P<0.05;P<0.0001),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7,P=0.005);(3)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Bregs与血清中sPD-L1、IL-10之间呈正相关(r=0.205,P=0.041;r=0.206,P=0.037),而 CD19+B、PD-1+B cells 则分别与血清中 sPD-L1、IL-10之间为负相关(r=-0.295,P=0.002;r=-0.223,P=0.022)。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D-1+B cells、Bregs以及血清中sPD-L1、IL-10均呈较高水平,且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PD-L1与Bregs的分化关系密切。第三部分PD-1/PD-L1信号对调节性B细胞的诱导作用目的:进一步研究PD-1/PD-L1信号对Bregs分化的作用,以及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T细胞、B细胞以及乳腺癌细胞株进行共育实验,研究PD-1/PD-L1信号的活化对Bregs的分化及IL-10mRNA表达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共育条件下的T、B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sPD-L1蛋白均可体外诱导Bregs分化及IL-10mRNA的表达,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001,P<0.0001);(2)T细胞、B细胞共育实验显示,sPD-L1预刺激组中Tregs的比例以及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3)T细胞、B细胞与肿瘤细胞株的共育实验显示,经sPD-L1预刺激组可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P<0.05);sPD-L1预刺激组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显著低于其他共育组(P<0.05)。结论:PD-1/PD-L1信号可诱导Bregs的分化及上调IL-10mRNA的表达,并通过增加Tregs 比例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围绕矿区改革和发展大局,积极开展政研工作,为黄陵矿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和谐,提供“思想库”和决策参谋.使公司在短短的四五年间
<正>"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所谓六顶思考帽,是指使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白色思考
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成效。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自主发展成为大学英语教
本文在分析毕业设计实训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具有专业特色毕业设计的特征,课题的选取原则与实施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毕业设计中采用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课题进行
走过了黑色的七月,迈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大学新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对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