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原子催化剂配位设计及其电催化还原CO2的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光储能电解还原CO2制合成燃料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电催化还原CO2制取CO效率高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已成为国内外碳减排转化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该方法往往存在电流密度低、析氢反应严重,催化剂成本高等问题,亟需研制强导电性、高活性位、高效廉价催化剂。本文聚焦于活性位点多、反应表面大、电荷传递快的单原子碳基催化剂,创新设计单原子活性位点配位环境调控活性中心电荷和价态分布,促进CO2活化、COOH*吸附以及CO*脱附,显著提升了电催化还原CO2制CO反应的电流密度和产物选择性。设计轴向Ni-N配位增强活性位点的电荷极化效应。酞菁镍分子能够高效电催化还原CO2生成CO产物,但反应过程中存在导电性差和易团聚失活等问题。本节研制酞菁镍/氮掺杂碳催化剂(Ni Pc/NC)有效解决了该反应体系的电流密度低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揭示了Ni Pc/NC活性位点由酞菁镍分子的平面Ni-N4结构以及轴向配位的N原子组成。DFT计算表明:轴向Ni-N配位增强了活性位点的电荷极化效应,促进了COOH*中间体的吸附,降低了CO2还原限速步骤的反应能垒。在-0.5-0.8 V电压范围下,Ni Pc/NC催化剂的CO法拉第效率FECO≥93%,在-0.5V时FECO达到最大值98%,反应体系的电流密度和稳定性均显著提高。构建双金属Ni-Fe单原子的双层配位结构提升铁原子价态。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催化还原CO2制CO反应体系的电流密度,本节构建了双金属Ni-Fe单原子催化剂协同调控CO2还原性能。同步辐射及XPS测试表明:Fe Pc@Ni NC催化剂中Fe原子呈现更高的氧化态。DFT计算揭示Fe-N4活性位点具有更活跃的Fe 3d轨道,促进了COOH*活化和CO*解吸。在-0.7 V施加电压下Fe Pc@Ni NC催化剂的还原CO2体系电流密度提高到12.7 m A·cm-2,且在最佳工况-0.8 V下能保证16h以上连续稳定运行。研制羟基修饰的镍单原子催化剂促进CO2分子极化。为了降低酞菁分子等催化剂成本并提升CO选择性,本节研制了羟基修饰的廉价镍单原子碳基催化剂(H-Ni/NC)。同步辐射和XPS测试表明:H-Ni/NC活性位点由Ni-N4及相邻的羟基组成。DFT计算揭示Ni原子与羟基(-OH)之间形成活性区域,CO2分子中的C与Ni原子结合,-OH官能团的H则与CO2中的O形成氢键,促进CO2分子极化,使限速步骤反应能垒降低至+1.05 e V。在-0.7 V电压下廉价镍单原子碳基催化剂H-Ni/NC还原CO2的CO法拉第效率(FECO)高达97%。开发氮磷共配位活性位点降低镍原子价态。为了解决高电负性N配位导致电荷过多从Ni转移至N进而抑制催化活性的问题,本节通过掺杂低电负性P原子构建了氮磷共配位结构的镍单原子催化剂(Ni-NPC)。同步辐射测试表明:Ni-NPC活性位点的配位结构为Ni-N3P。量子化学计算揭示了Ni-P配位促使电荷由P原子转移至Ni原子,Ni原子价态降低促进了CO2及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从而使限速步骤反应能垒降低至+0.97 e V,反应体系的电流密度在-0.8 V时大幅提升至22.6m A·cm-2。调控氮碳共配位比例提高镍原子3d轨道态密度。为了避免磷掺杂催化剂容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本节通过调控碳化温度获得了低电负性碳与氮共配位的绿色镍单原子碳基催化剂(Ni@Nx Cy)。同步辐射测试表明:碳化温度由800℃提高到1100℃时Ni@Nx Cy催化剂中的氮配位数由4降到1,而碳配位数呈相反趋势。DFT计算揭示了Ni-N2C2活性位点在费米能级附近具有最大的Ni3d轨道态密度,促进电荷快速转移及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从而CO2还原的限速步骤反应能垒降低至+0.80 e V。在-0.7 V电压下Ni@Nx Cy-1000催化剂还原CO2的CO法拉第效率(FECO)提高到98.7%,反应体系电流密度提高到18.5m A×cm-2,明显优于其他氮碳配位比例的Ni@Nx Cy催化剂。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柴油机SCR系统作为高效消除NOx的尾气后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柴油机SCR系统普遍采用尿素水溶液作为还原剂添加剂,由于尿素水溶液的固有特性,其在管道中的不完全分解会导致结晶的产生。随着排放法规升级,柴油机低速低负荷工况排放比重加大,排气低温化趋势使得尿素结晶问题更加突出。由于对于尿素结晶过程的仿真工具不够完善,目前普遍通过大量试验来优化SCR系统以避免尿素结晶,
学位
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是一种完全由热驱动的低品位热能温度提升技术,其具备无需电输入和没有运动部件等优点,对于低品位热能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以H2O作为制冷剂,Ca Cl2作为制冷剂吸收剂,R134a作为扩散气体,TEGDME作为扩散气体吸收剂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基于假设条件,首次建立了包含气泡泵输送模型和热力学模型的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完
学位
碳中和背景下的未来20-30年,我国将有大量燃煤电站面临亟需升级改造的难题。考虑到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本文提出了利用煤基多联产技术将燃煤电站改造为多联产系统使之实现电力、液体燃料、燃气、化学品多联产的改造思路,以期改造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改造后系统产品能很好弥补我国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基于这一出发点,本文以浙江大学研发的煤炭分级利用清洁发电多联产技术为基础,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位
除湿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为满足人在室内的舒适性要求以及维持恰当的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0%-60%之间。为维持食品的营养形状等特征,常采用不同湿度大小的低湿空气对食品进行分阶段干燥以实现快速干燥和长期储存。因此,低湿空气的营造十分关键。但由于除湿需求以及空气温湿度会不断变化,使得稳定可靠的低湿空气难以获取,从而会使食品的干燥时间长、品质不佳,不利于生产生活品质的提升
学位
为控制深基坑支护施工累计变形,以某矿山岩土工程为例,对此类工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展开设计与研究。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施工形式为锚杆联合咬合桩,引进DENEBLOA计算程序,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参数;结合矿山岩土工程现场勘察报告及工程实践数据,设计支护施工中的降水处理、搅拌桩定位与喷锚网支护施工。实践应用成果证明:设计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基坑沉降与变形,避免竣工后深基坑出现失稳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期刊
水在固体表面上的浸润行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在热力学中,水的表面浸润是一个典型的吉布斯多相体系界面平衡问题,通常可由气液固三相界面处的宏观接触角进行表征。深入理解最基本的热力学参数(即温度和压力)对水的接触角的影响不仅有助于量化不同体相间的界面自由能,而且是建立界面能量平衡关系和理解界面能质传递规律机理的关键。此外,研究高温高压环境下尤其是近临界状态下水的表面浸润性的温度(或压力)相关性对以水为
学位
包括危险废物、污泥和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产量巨大、性质复杂,含有病原体、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众多污染源,如若处置不当极易破坏生态环境。热处置法因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固体废物的大幅减容、病原体消杀、有机物分解和热能回收等优势而成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研究热点。但是针对单一固体废物建设焚烧厂等热处置设备存在物料波动性大、工程建设周期长和投资成本高等问题,而多种固体废物协同热处置则具有降低处理成本、实现烟气集中净
学位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钢铁行业已经广泛使用了多种烟气净化技术来控制SO2和NOx气体的排放。为了有效减少SO2的排放,钢铁行业广泛使用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技术、旋转喷雾半干法脱硫技术和烟道直喷干法脱硫技术。湿法脱硫技术会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水,可以采用烟道蒸发技术处理废水实现近零排放。旋转喷雾半干法脱硫技术中,Ca(OH)2液滴不断蒸发,并与SO2气体发生气液吸收反应。因此,研究脱硫技术中微
学位
长征日记、回忆录是由亲历者书写或口述的关于长征的经历和感受,集中地形成于三个历史时期并呈现出历史阶段性主题,具有细节真实、故事性强,语言朴实、生动感人,文采飞扬、个性洋溢等写作特征。长征亲历者日记、回忆录对于全面深入开展长征史研究、弘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步减少,各地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但目前PM2.5和臭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需要在未来进行长期持续减排。2020年我国提出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在此过程中空气质量会随着减排得到改善。为了解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空气质量在2060年附近的改善效果、不同排放路径下大气污染物的演变特征及其对人为源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本文采用全球模式耦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