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从行为学角度探讨哺乳期大鼠间断重复吸入临床麻醉浓度和亚麻醉浓度的七氟醚对其幼年期、成年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7d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区组化实验设计,随机分为三组(n=8),实验对照组(C组)、两种不同浓度1.5%、2.6%七氟醚组(S1、S2组)。S1、S2组分别于出生第7、14、21d分三次各吸入七氟醚1h,C组于相同的时间单纯吸入运载气体(1L/min O2+1L/min Air)1h。记录每次吸入时S1、S2组大鼠麻醉生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每次吸入麻醉前、麻醉生效时、麻醉生效30min时、麻醉恢复时的呼吸次数。各组大鼠出生第28d(P28)开始幼年期Morris水迷宫实验,为期9d,由可视平台实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3部分组成。P28、P29行可视平台实验,记录游泳速度和运动总路程;可视平台实验结束后,休息2d,于P32~P36行定位航行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运动总路程,搜索策略;P36行空间探索实验,记录原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运动距离百分比、进入次数百分比及平台区域滞留时间、运动距离、进入次数。各组大鼠自然喂养至成年,于P91开始进行成年期Morris水迷宫实验,为期14d,由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和不固定平台实验3部分组成。于P91~P95行定位航行实验,P95行空间探索实验,实验方法及记录指标同幼年期;于P96~P104行不固定平台实验,为期9d,记录达到标准所进行的实验次数及所用的总时间。结果:⑴麻醉生效时间与麻醉恢复时间:S1组3次麻醉生效时间(min)分别为6、7、9,麻醉恢复时间(min)分别为12、7、6;S2组3次麻醉生效时间(min)分别为4、6、8,麻醉恢复时间(min)分别为31、15、12。⑵吸入过程中呼吸次数:三次吸入S1、S2组大鼠麻醉生效时及麻醉生效30min时呼吸次数比麻醉前明显减少(P<0.01);麻醉前与麻醉恢复后各组大鼠呼吸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可视平台实验游泳速度及总距离:与P28相比,各组大鼠总距离P29显著增大(P<0.01);各组大鼠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定位航行实验搜索策略构成比:不同测试日各组大鼠搜索策略构成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测试天数增加,随机式、边缘式搜索逐渐减少;直线式、趋向式搜索逐渐增多。⑸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幼年期各组大鼠组间比较第1、2、4、5d S2组逃避潜伏期较C组增大(P<0.05),第1、4、5d S1组逃避潜伏期较C组增大(P<0.05),第2d S2组逃避潜伏期较S1组增大(P<0.05);组内比较S1、S2组第3d起逃避潜伏期缩短,C组第4d起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成年期各组大鼠组间比较第4d S1组逃避潜伏期较C组延长(P<0.05);组内比较S2组、C组第5d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S1组各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定位航行实验运动总距离:幼年期各组大鼠组间比较第2、4、5d S2组运动总距离较C组增大(P<0.05),第2d S2组运动总距离较S1组增大(P<0.05);组内比较S2组第3d起运动总距离缩短(P<0.05),S1组、C组第2d起运动总距离缩短(P<0.05)。成年期各组大鼠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⑺空间探索实验原平台象限:幼年期各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运动距离百分比及进入次数百分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年期S1组原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22.07±6.93(%)较C组31.52±4.53(%)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原平台象限运动距离百分比20.20±4.95(%)较C组28.96±6.57(%)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⑻空间探索实验原平台区域:幼年期各组大鼠原平台区域滞留时间、运动距离及进入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期S1组原平台区域进入次数1.86±0.90(次)较C组3.63±1.69(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⑼不固定平台实验:各组大鼠达到标准的实验次数(次)及达到标准所用的总时间(s)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⑴哺乳期间断重复吸入七氟醚可能损害大鼠幼年期的陈述性记忆能力,并存在浓度依赖性;而对空间联想和回忆探究能力无影响;⑵哺乳期间断重复吸入临床麻醉浓度七氟醚可能对成年期联合型学习记忆能力及工作记忆能力无影响;⑶哺乳期间断重复吸入亚麻醉浓度七氟醚可能会损害大鼠成年期联合型学习记忆能力,而对成年期工作记忆能力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