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去。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搭建概念支架为主要形式,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支架的搭建,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虽然学者对支架式教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在国内将其具体运用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还不成熟。支架式教学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特点,来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和认知结构的构建。它以搭建支架为主要手段,教师借助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支架式教学环节包括:围绕主题,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梳理整合;效果评价,反思提升。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预估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确定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确定之后,要合理搭建支架。在师生互动中,将学生引入支架的节点,教学工作才能正式开展。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学情,在此基础上设计支架式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理论运用到实践的创新,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实际课堂教学中要紧扣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但选择的支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历史课堂支架式教学实践表明: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初见成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效果良好。但支架式教学能否全面应用到中学历史课堂还需要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