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命周期评价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太阳能这一用之不竭的清洁型能源的地位愈加重要。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在促进方法转型、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凭借其较高的转化效率已然成为全球光伏领域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其中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更是依靠自身转换率高、耗材少等优点成为当下主要的发展对象。尽管太阳能发电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本研究选取典型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评价方法,构建了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采用CML2001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能源效应以及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估。除此之外,通过可获得的数据,分别比较不同形式能源(太阳能、水力、风力、核能等)发电以及不同太阳能电池(CIGS,CdSe,CdTe、多晶硅和单晶硅)的能源效应和环境效应影响。研究结果得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5.2%,寿命为3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PED)总量为7123.38MJ/kWp;能量回收期EPBT为1.65-3.97年,远远小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30年使用寿命,说明从节能角度可以看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国内各地区的发展前景都很好。环境效应影响方面:非生物矿产资源耗竭(ADPE)为4.78E+00 kg Sb-eq/kWp;非生物化石能源耗竭(ADPF)为6.19E+03 MJ/kWp;全球变暖潜能(GWP)为6.18E+02 kg CO2-eq/kWp;酸化影响(AP)为4.46E+00 kg SO2-eq/kWp;水体富营养化(EP)为1.58E+00 kg phosphate-eq/kWp;淡水水生态毒性(PAETP)为1.44E+03 kg 1,4-DCB-eq/kWp;陆地生态毒性(TAETP)为1.81E-01 kg 1,4-DCB-eq/kWp;人体毒性(HTP)为4.58E+02 kg 1,4-DCB-eq/kWp;臭氧层破坏(ODP)为2.41E-05 kg CFC-eq/kWp;光化学烟雾(POCP)为1.96E-01 kg Ethene-eq/kWp;土地竞争(SW)为3.11E+01 m~2·yr/kWp。归一化后得到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命周期各过程的环境影响效应:电池片制造阶段为6.98E-09;电池组件生产阶段为2.89E-09;平衡系统为1.07E-08;运输使用阶段为7.05E-11;回收处理阶段为-6.35E-09。通过对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各阶段环境影响的比较分析得出CIGS电池片制造是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中贡献较大的阶段,紧接着对CIGS电池片制造各个生产单元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镀钼基板加工过程、CIGS金属预制层、汇流条焊接对总体环境的影响贡献值相对较大,可通过利用不锈钢及其他材料代替玻璃基板、优化资源开采结构、使用ICI卷对卷技术来减少主要产污单元过程的环境排放。不同能源发电形式的比较结果显示以CIGS为代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在一次性能源需求上小于其余发电形式,在全球变暖影响、酸化影响、水体富营养化、臭氧层破坏和光化学烟雾方面略高于除燃煤发电的其余发电形式。不同类型太阳能电池比较结果显示能量回收期大小顺序为:单晶硅>CIGS>多晶硅>CdSe>CdTe。环境影响方面,一次性能源需求:单晶硅>CIGS>多晶硅>CdSe>CdTe;全球变暖影响:单晶硅>CIGS>多晶硅>CdTe>CdSe;酸化潜能:CIGS>单晶硅>多晶硅>CdTe>CdSe;人体毒性:CdSe>CIGS>单晶硅>多晶硅>CdTe;水体富营养化:单晶硅>多晶硅>CIGS>CdTe>CdSe。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输变电重点工程的规划建设,保障设备及人员安全、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显得尤为关键。接地网作为常见的接地保护装置,其腐蚀故障会给电力系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威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探测接地网的腐蚀状况逐渐提上日程。但接地网一般埋设在地下,不能直观地判定其腐蚀状况,所以接地网腐蚀探测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接地网腐蚀探测方法有:整体开挖;使用摇表测接地电阻,并选点开挖。可见传统探测
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日新月异,私人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城市内部道路与停车设施的提升相对缓慢,无法满足飞速增长的停车需求,大城市交通拥堵与停车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停车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路内公共停车位和普通路外停车场车位数量有限又无专业人士管理,对车位资源缺少合理的规划与利用,导致车位的利用率低下,无法满足城市的停车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技术与物
砂卵石地层物理力学参数离散性强且不易获取,取用确定参数难以体现其随机性。基于随机有限元法的概率可靠度的方法应用于砂卵石地层矿山法隧道更为合适。本文依托成都市成华区地铁六号线建设北路站~新鸿路站左线暗挖配线段,进行了砂卵石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地铁隧道结构极限状态方程和隧道支护结构概率可靠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蒙特卡洛法,应用Auto Cad二次开发和图像识别技术,利用有限差分法软件
近年来,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地开展了相应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人们发现COD等污染物虽大幅度削减,TN却难以达标。其原因在于目前的治理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对水体中氨氮的硝化转化,而忽视了氮素的去除过程,导致总氮去除率偏低。所以,对黑臭水体中氮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目前,学者们在受污水体中发现了大量的腐殖酸物质,认为腐殖酸会因溶解于水中使得水体带上不良感官的颜色,为致黑因素;但也有研究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交通量的日益增长,建造大跨度桥梁的需求随之而来。大跨度柔性桥梁的抗风性能,特别是颤振性能已成为桥梁设计阶段的一个关键控制因素。桥梁主梁的气动性能对桥梁的整体抗风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分离式三箱梁是近些年来学者们提出的一种新的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主梁截面,目前逐渐开始被采用在一些沿海大跨度桥梁上。本文针对某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分离式三箱梁断面,对其颤振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展开了一系列
多塔斜拉桥是在常规斜拉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桥梁,因为其优美的外观、超强的跨越能力、经济合理的造价而被世界各地广泛采用,尤其在跨江跨海桥梁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多。多塔斜拉桥的显著特点就是除了边塔以外的中间塔由于没有端锚索的固定,中间塔容易发生比较大的水平位移,而不同的结构体系会直接影响荷载的传递路径,改变多塔斜拉桥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而影响桥梁的整体刚度。文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不同跨度、不同桥塔个数、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化进程开始提速,换乘站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中逐渐占据更高比例。作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换乘站内部的运营管理质量,及其集散换乘能力与远期客流的适应匹配程度将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运作效率产生影响。同时由于车站建设投资较大,为避免地铁运营后施工难度大,造价成本高的改建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结合客流预测数据对换乘站整体服务水平,抗风险等级,客运设备能力能否适应远期客流增长,流线设计是否合理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为此亟需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换流变压器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尤为重要的电气设备,保障其稳定运行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油纸绝缘作为换流变压器内部主要的绝缘结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受潮、老化等状况而出现缺陷,导致绝缘纸板表面部分区域场强过于集中而产生沿面放电。此外,绝缘纸板受损后难以修复和更换的特点使得如何检测和预防油纸绝缘沿面放电成为研究
在新建铁路线路中,为解决A、B填料或水泥硬化层作为基床表层容易引起疲劳开裂等问题,针对A、B填料或水泥硬化层整体刚度大、抗裂性差的缺陷,考虑温度应力和动荷载反复作用等影响,本论文进一步深化研究了沥青混凝土替代部分基床表层的可行性。综合国内外沥青混凝土在铁路中的应用研究,本文进行了铁路沥青混凝土强化基床表层的模拟仿真研究,基于弹性力学和粘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优化的广义麦克斯维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近十年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大量轨道交通减振措施一般考虑了轮轨激励源特性,从而保证自身提供较好的减振效果,少有能从整个轨道交通振动传播系统特性角度出发设计针对性的减振措施,尤其是作为地下线主要振动传播介质的环境土体,因其在传递路径中一般处于减振措施之后,所以很少在轨道隔振措施设计中被考虑。而振动控制的目标点一般处于地表位置上,环境土体的振动传播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