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出发,深入认识煤与CH4、CO2、H2O和N2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对煤层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曲2号煤为研究对象,引用其平面结构模型并进行修正,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构建出聚集态结构模型。基于聚集态结构模型,研究超微孔孔隙结构,结合低温N2吸附、低温CO2吸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验,分析东曲2号煤纳米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作用下,东曲2号煤聚集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出发,深入认识煤与CH4、CO2、H2O和N2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对煤层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曲2号煤为研究对象,引用其平面结构模型并进行修正,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构建出聚集态结构模型。基于聚集态结构模型,研究超微孔孔隙结构,结合低温N2吸附、低温CO2吸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验,分析东曲2号煤纳米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作用下,东曲2号煤聚集态结构模型与CH4、CO2、H2O、N2单组分,CH4/CO2、CH4/N2双组分气体之间的等温吸附特征。通过吸附位和气体赋存的孔隙环境,分析孔隙大小、孔隙边缘官能团对吸附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东曲2号煤2.8-110 nm范围内的开放孔及封闭孔比表面积为22.32 m~2/g,各类孔隙中,中介孔(10-25 nm)含量最多,其次是粗介孔(25-50 nm)和细介孔(2.8-10 nm),大孔含量最少。1.7-300 nm范围内的开放孔比表面积为0.76 m~2/g,孔体积为0.0027 cm~3/g。这部分孔主要为透气性较好的平行板形孔或尖劈形孔,孔径分布呈双峰,主峰值在9.31nm,次峰值在68.5 nm左右。0.4-2 nm范围内的微孔比表面积为118.04 m~2/g,孔体积为0.0230 cm~3/g。孔径分布呈双峰,0.5-0.65 nm的孔隙较发育,最可几孔径为0.58 nm。利用孔径等于He原子的分子探针进行扫描,得到超微孔比表面积为698.55 m~2/g,孔体积为0.0493 cm~3/g,孔隙率为6.22%。孔径集中在0.3-0.55 nm,呈双峰分布。按照孔形可将超微孔分为墨水瓶形孔和楔形孔两类。(2)对于单组份吸附,当压力相同时,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小;温度一定时,当压力小于1 MPa,单组份CH4、CO2、H2O、N2的吸附量遵循CO2>H2O>CH4>N2;当压力大于1 MPa,单组份CH4、CO2、H2O、N2的吸附量遵循H2O>CO2>CH4>N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吸附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东曲2号煤对单组份CH4、CO2、H2O、N2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随着温度升高,等量吸附热逐渐减小,说明高温不利于煤样对吸附质的吸附。对于二元组分CH4/CO2体系,在相同的温度、压力下,CO2的吸附量远高于CH4,说明在CH4/CO2的竞争吸附中,CO2占据绝对优势。对于二元组分CH4/N2体系,在相同的温度、压力下,CH4的吸附量稍高于N2,说明在CH4/N2的竞争吸附中,CH4稍占优势。(3)东曲2号煤对CH4、CO2、H2O和N2的主要吸附机制为微孔吸附。吸附的CH4分子广泛分布于煤的众多微孔中,且吸附孔的直径小于0.9 nm。吸附的CO2分子赋存在氧、氮官能团周围,以及由芳香烃所围成的一系列孔隙中,吸附位大多在孔径小于0.7nm的微孔中。东曲2号煤中吸附的H2O分子广泛分布于含氧官能团附近的多个微孔中,且孔径大多在0.9 nm以下。N2分子的吸附位集中在氧、氮官能团附近,以及长链芳香烃所围成的直径约0.55 nm的微孔中。对于4种吸附质来说,氧、氮官能团的吸附能力最强,其次是芳香缩合程度较大的芳香烃,缩合程度较小的芳香烃吸附能力稍弱。芳香烃的缩合程度、孔隙开放程度、孔隙周围氧、氮官能团情况决定了吸附能力的强弱。
其他文献
煤柱留设作为一种传统煤矿护巷手段,存在资源浪费严重、巷道维护成本高等缺陷。沿空留巷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但对于埋深较大的厚煤层,易出现帮鼓严重、底鼓较高、充填支护体变形严重甚至失效及巷道维护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切顶卸压机理,提出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方案可显著减小巷道围岩变形,降低围岩小结构范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信息物理网络的规模快速增长,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物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绿色高效供能对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中心是公认的高耗能行业,面对日趋严峻气候变化形势,需要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数据中心的能量供给以及数据处理模式。同时,随着电力通信网的进一步发展,数据中心作为电力通信网的数据处理单元,将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电力通信业务,合理的规划将会对数据中心的服务质量、运营
面对全球日益频发的气候危机以及愈发严重的能源短缺,大力推广和建设近零能耗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建筑行业的必行趋势。近零能耗作为一种节能高效、健康舒适的新型建筑,近年来在全球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实现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各国政府对近零能耗建筑的研究和实践高度重视,并已取得长足发展。我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近零能耗建筑的重要地位,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对我国实施能源资源消费
近距离煤层由于煤层间距较近,受工作面采动影响上下采空区形成的采动裂隙发育成漏风通道会为采空区漏风提供途径。在下煤层工作面采煤过程中上覆采空区内有毒有害气体会通过漏风通道下泄到本煤层采空区,随后与本煤层采空区的有毒有害气体一并涌向工作面,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近距离煤层开采有毒有害气体形成规律对于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以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沙坪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井下综
机械化采煤方式会导致一些黏土类矿物进入原煤,而黏土矿物在煤炭洗选过程中遇水易泥化,不仅严重影响煤泥水的沉降澄清效果,而且对于后续煤泥脱水环节也会有不良影响。本文针对选煤厂高泥化煤泥水难沉降、脱水的现状,以煤系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以初始沉降速度、上清液浊度、沉淀物高度为沉降试验评价指标,在添加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的基础上,分别筛选了无机凝聚剂类与表面活性剂类药剂,并用优选出的药剂组合进行了高泥
目前土木工程领域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随着国家承办大型会议和竞赛的需要,公共建筑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加。铝合金材料轻质高强、抗腐蚀性好、循环利用率高、结构自身装配效果美观,因此在展览馆、体育馆、植物园、人行天桥等建筑领域被广泛使用。作为铝合金结构常用的节点—板式节点,采用环槽铆钉连接时安装调节不便、拆卸更换不易,而不锈钢螺栓的便捷性能凸显,但相关节点性能研究较少,应用受限。本文作为《铝合金结构的优化》
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反映了不同地域聚落的原始空间形态,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在依赖自然、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活和文化的载体,对地方性民居营造技艺和当地建筑文化特色的研究,可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补充材料,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分为五部分,总计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为第一章。该章论述了研究缘起与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矿井突水作为井下主要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会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前期的预防及预测工作确实重要,但就目前而言仍然难以完全避免突水发生,一旦发生突水事件,对突水流量和淹没范围的监测及预测尤其重要,它可以为救援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规划准确的逃生路线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最大程度减小事故带来的损失,并且对后期的排水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挑选合适的水流量监测设备和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展装配式建筑和实现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积极培育建筑部品部件研发设计和实现技术创新是重要环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装配式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护墙板和相应的连接节点是体系中的关键组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围护墙板有着标准化制作方便、便于生产和运输、可以灵活布置和施工安装简易的优势。但是,当前结构设计中墙板构件在主体结构受力过程中被认为不参与力的传递
中空钢管混凝土(CFST)叠合柱具有截面开展、自重轻与延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桥梁结构大跨、高耸、重载与承受恶劣环境等需求,已在桥梁主拱与高墩中得到应用。采用内八边形钢板代替内纵筋在浇筑过程中可作为内模板简化施工,并且内钢板可为混凝土提供支撑以提高构件延性。但目前尚无关于内钢板中空方形CFST叠合柱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也无相关规范提供参考。为准确预测内钢板中空方形CFST叠合柱的轴压与压弯承载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