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而社会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所以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历史、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城乡差异悬殊,农民作为一个社会人群基本上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自2000年前后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入口的绝大比重,所以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人口尤其众多,所以西部面临的农民养老问题更加艰巨: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使得传统养老方式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保障制度,其建立和发展又是困难重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虽然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与改革,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尚存诸多问题,仍不够系统和完善。为迎接本世纪30年代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潮,我们必须从西部的基本情况出发,建立适应西部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本文首先进行了社会保险的理论分析,并介绍了西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变迁;然后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接着从经济、制度、文化、社会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西部推行和发展的内在因素;在比较和借鉴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验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西部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能性,探讨其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及相关环境,并设计出具体模式: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个人账户完全积累”的形式,而且把农民细分为三种群体:纯农民、农民工、失地农民分别设置个人账户,对于被排除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之外的60岁以上的西部农村人口,提出对其实行非缴费型农村老年津贴制度;论文的最后部分是路径研究和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