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赖氨酸吸收及代谢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研究了赖氨酸(Lys)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了Lys在乳腺中的代谢走向,为定向调控乳蛋白合成及改善乳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Lys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中的作用  试验以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培养细胞至融合度80%后,用无Lys和无血清的培养基饥饿细胞,使细胞处于同一分化状态。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ys(0、0.5、1.0、1.5、2.0、5.0和10mM)培养细胞6h、12h和24h。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处理细胞最适宜的时间及浓度;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L-[ring-3H5]Phenylalanine检测Ly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总蛋白周转的影响;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酪蛋白以及乳蛋白合成相关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Lys浓度为1.0mM培养24h时,细胞活力最高;Lys可有效促进细胞总蛋白合成,降低细胞总蛋白降解率;1.0mM Lys能够有效提高β-酪蛋白的表达;添加1.0mM Lys可显著提高JAK2-STA5、mTOR等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结果提示:Lys通过促进蛋白周转和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激活JAK2-STAT5和mTOR等信号通路,提高乳蛋白的合成量。  2.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Lys吸收机制研究  试验研究了可转运Lys的可能氨基酸(AA)转运载体(CAT-1、b0,+AT/rBAT、y+LAT1/4F2hc、y+LAT2/4F2hc和ATB0,+)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Lys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奶牛乳腺细胞中CAT-1、y+LAT2/4F2hc和ATB0,+均有表达,未发现b0,+AT/rBAT,y+LAT1/4F2hc的表达;Lys能够显著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ATB0,+的表达,且ATB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AT-1,y+LAT2/4F2hc;抑制ATB0,+的转运活性,β-酪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提示ATB0,+在Lys转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Lys代谢机制研究  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L-[14C(U)]Lys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Lys的代谢去向,采用0.5、1.0、1.5和2.0mM Lys孵育细胞3h后,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ys对其代谢关键酶(LKR和SDH)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Lys被用于合成蛋白质的比例占80%以上,转化成天冬氨酸(Asp)和组氨酸(His)的比例分别为3%-4%,生成CO2的比例为3%-5%;1.5mM Lys明显提高其代谢酶LKR和SDH mRNA及AASS蛋白表达。结果提示,Lys在乳腺中大部分被用作底物合成蛋白质,少部分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氧化供能,浓度为1.0mM时合成蛋白效率最高。  综上所述,Lys可能通过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激活JAK2-STAT5和mTOR信号通路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细胞蛋白周转和乳蛋白合成;研究发现ATB0,+、CAT-1和y+LAT2/4F2hc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ATB0,+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Lys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细胞的Lys主要用作底物合成蛋白质,极少量转化为Asp和His及氧化成CO2,Lys代谢关键酶(LKR和SDH)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于2010年7-9月,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以克氏针茅典型草原放牧西门塔尔牛(2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对草地植物群落、土
杆状病毒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很大的昆虫病毒。其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简写BmNPV)是家蚕主要病害-血液型脓病的主要病原,每年给蚕
本研究包括三个试验。试验一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肉牛体增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测定了育肥牛各部位肌肉的肌内脂肪含量(IMF)、肌内胶原(IMC)、糖酵解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