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集聚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中关于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最为代表性,众多研究成果表明,产业集聚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有效途径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问题一直存在。与此相关的政治、资源、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程度和规模的扩大,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研讨当前经济问题的热点。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模式,综观各地区近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多将产业集聚作为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在国家“一五”期间奠定现代工业基础,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后发展缓慢,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度快速发展,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发表,确立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的经济发展战略。此后几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处于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三个省级行政区域经济总量差距逐渐加大,吉林省经济总量增长方面始终落后于辽宁和黑龙江两省,那么如何利用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速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视角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吉林省制造业集聚现状,客观评价吉林省制造业集聚程度,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提出有必要通过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与干预加速产业集聚的形成,设立“长吉松”产业集聚区,建立位处吉林省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进而构建“长吉松”产业增长带,并对构建产业增长带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调整吉林省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做以参考。
全文共分七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1章是引言。该章陈述了论文选题的由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说明,概括了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方法,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
第2章是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该章首先界定了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内涵,着重论述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对产业集聚相关理论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梳理和回顾;再次系统阐述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包括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的各种理论,构成本文的理论基础;后续章节的研究均以这章的内容为理论依托而展开。
第3章是国内外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与启示。该章通过对美国硅谷、128信息高速公路;底特律汽车工业区和德国的鲁尔工业区4个美欧国家典型的主要产业集聚区及我国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产业集聚发展状况的归纳总结,分析这些典型地区的产业集聚整合过程和集聚效应,总结所能给吉林省经济增长模式选择所能带来的启示和经验。
第4章是吉林省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该章首先对建国以来吉林省经济增长各阶段的发展进行回顾,总结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布局的状况。针对产业中采矿业存在资源的不可转移性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政府公共服务特点,选取吉林省内9地市(州)制造业(除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外)29个行业,利用产业地理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和区域基尼系数等指标对规模以上企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状况进行精确测定。限于统计资料,仅对9地市(州)2007年企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状况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长春和吉林两市集聚了吉林省绝大多数的制造业,这与国家“一五”计划的工业布局奠定的基础息息相关。而省内其他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多与自然资源依赖性集聚为主,如松原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白山市的木材加工,通化市的家具制造业等。
从集聚的地区看,除长春和吉林两市依靠建国以来形成的工业基础获得稳步发展外,辽源和白山两市由于过度依赖资源实现经济增长,被国家列入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其经济增长无论总量还是速度均较缓慢,在国家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吉林省又有舒兰、九台和敦化三个县级市入围,这也为我们及时提出了警告,单纯依赖资源发展,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难以维系。
基于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思考,选取近年省内经济发展较快的松原市为样本,对其2000、2003、2005和2007年产业集聚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3-2005-2007年松原市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度不断提高,集聚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的主要产业是依赖石油资源而发展的石油加工和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借助SPSS软件,建立制造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拟合模型,验证制造业集聚与松原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引发笔者的思考,过度依赖资源开采与加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在吉林省无大量自然资源可开采的西部地区怎样实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吉林省现有制造业布局状况提出调整的建议,在吉林省区域经济布局“强化中部、带动两翼、提升两带、纵深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打造连通吉林省中部,辐射九地市(州)的产业集聚区,形成吉林省经济增长极,进而构建产业增长带,实现吉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5章是构建“长吉松”产业增长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该章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产业带的理论基础、形成过程、构成要素等基础理论,然后对拟构建的“长吉松”产业增长带进行了界定并对构建产业增长带的经济基础、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及人力资源等现实基础进行了分析;在阐述构建“长吉松”产业增长带必要性基础上也对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
第6章是“长吉松”产业增长带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
该章首先对“长吉松”产业增长带进行定位,将其确定吉林省经济增长中心,图们江国际合作的贸易集散中心,以汽车和零部件、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制造业产业基地,以电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商品粮生产、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食品工业基地。
其次结合吉林省经济发展状况,提出“长吉松”产业增长带的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即第一阶段,在近1-2年,借助国家为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所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之机,以长春为核心,在吉林和松原三地区,划出一定区域,在政府引导下实现区域要素的集聚,形成以长春为中心,吉林、松原为两翼的“长吉松”产业实验区或“长吉松”改革开放实验区的阶段建设目标;第二阶段,在5-8年,利用长吉松产业实验区的产业集聚优势,极化带动更多产业进入这一区域,扩大原有的实验区范围,以“长吉松”产业实验区或“长吉松”改革开放实验区为基础,组建“长吉松”工业走廊;以及以“长吉松”工业走廊为基础,组建“长吉松”产业增长带的远期建设目标。
再次,就“长吉松”产业增长带构建中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的选择、地区贸易与合作及科技与人力资源的合作等主要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并就各地区主要分工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最后,就“长吉松”产业增长带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政策建议。
第7章是结论。通过对研究内容的梳理,将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布局调整的分析框架,最后简要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