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诺曼·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以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托尼·莫里森小说《恩惠》中的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批评分析。目前,批评话语分析主要运用于新闻、政治等非文学语篇,较少关注文学语篇。而《恩惠》作为莫里森的经典之作,将故事根植于北美奴隶制还未确立的十七世纪末期,其语言不仅渗透着莫里森个人的意识形态,如对奴隶制的看法以及对和谐的种族关系和两性关系的推崇,而且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例如严重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以及男性对女性的权力控制。因此,本研究尝试从语篇、话语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恩惠》语篇构建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模型,以期得到更加全面深刻的解读。首先,在语篇分析方面,该论文从词汇的选用、修辞方法以及情态三个角度从微观上分析该小说的语言特征以及意识形态和权力。北美十七世纪末期,不公平法律的制定使种族歧视与压迫初见端倪,加之英国王权势力和西方宗教势力在北美的影响,最终使女性特别是黑人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但黑人女性并没有因此而被击败,她们有着强烈的生存欲望并且努力寻求成长。其次,在话语实践方面,本研究主要关注《恩惠》与莫里森其它著作《宠儿》、《天堂》以及《最蓝的眼睛》之间的互文性关系,从而阐释《恩惠》的生产过程与解读过程。《恩惠》在黑人女性地位、姐妹情谊以及两性关系和女性成长主题上与其他三部著作有着紧密的互文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影响莫里森对《恩惠》的创作而且也使读者借此对《恩惠》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在社会实践方面,本文主要解读小说的社会语境对《恩惠》创作的决定性影响以及《恩惠》出版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小说的政治,经济和宗教背景以及莫里森的家庭背景和在她的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影响了《恩惠》的创作。《恩惠》中反映的种族和谐,女性成长等主题对现代社会也会产生积极的反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而且实现了文学话语的批评话语解读,实现了语言学与文学的结合。此外,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批判意识以及文学鉴赏能力,认识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微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