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以大道为基石,建立了其完整而独特的哲学体系,然只有通过心的悟解才能将其落实于人之现实生活中,实现其“逍遥游”的目的。本文尝试通过探讨庄子之心的各层意涵,心分化之原因,于心上所做的修养工夫以及所欲臻至的理想境界,以此管窥庄子心论。  文章首先考察了心的原始内涵,后以孔孟、老子等诸子为例分析出儒家之道德心和道家之虚静心这两种不同的论述格调,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庄子心论。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庄子之心的两个基本层次,有待之心与无待之心。有待之心可呈现不同状态,如情欲心、智识心、成心、是非心、机心等,名目虽多,然皆为处于陷溺于物欲心知等偏执与对待的状态;无待之心是与道相冥、虚无清净的,有多种称谓,如真宰、灵台等,其核心则在于虚而无待与应而不藏。  第三章论述了人心陷溺之过程及其原因。庄子以生活经验和对大道的体悟为基础,提出了人心陷溺的过程。根据庄子一书的内容,可推断出人心本是虚静无染的,却在人成形之后逐渐分化。具体来讲,心虽生而能知却不知其所止而为知所困,心物一体却攀缘外物以至徇物,此皆因人心本身虽能动而自主,却无定向之主宰,造就了其天生就有被蔽塞的可能性。  第四章讨论庄子面对心之分化所提出的解决办法。针对人心之蔽塞、陷溺,庄子提出了多种修养工夫,诸如心斋、坐忘等,其目的皆是对治心之有待,使心重归虚静而无待。  第五章着重论说庄子哲学所欲证成的精神境界,即游心,共包括三个层面,游心乎德之和、乘物以游心与虚己以游世。  文章最后再次申说庄子之心的两个基本层次,并由游心推知人心升扬的过程,亦是物我涅槃之过程,于此透显庄子哲学中的人之生命意蕴。
其他文献
《太平经》是道教的重要原典之一,它继承与发挥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同时汲取与吸收汉儒学说。《太平经》思想是对汉代思想的一大反思,它所倡导的太平世界,是道教社会理想的成熟表达
针对飞行器制导和姿态控制分立式三自由度仿真存在的不足 ,研究并给出了飞行器的六自由度运动模型 .应用面向对象技术 ,建立了飞行器制导与姿态控制联合的六自由度仿真模型 .
按照从“石油认识的发端”,“到哪里去找油”,再到“石油如何生成”,最后到“石油如何成藏”的人类对石油以及石油勘探活动的认识的思想轨迹,人类石油思想史上先后经历过“背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