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烷(CH4)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温室气体。相同分子数的CH4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高,变暖潜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而稻田是CH4的重要排放源,如何减少稻田CH4的排放对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典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广东省双季稻区进行定位试验,设置了免耕和常规耕作两种模式,包括常规不施肥、常规施肥、免耕不施肥、免耕施肥4个处理,观测各处理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及生育期变化,探究免耕施肥对早稻稻田CH4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温度、风速、湿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土壤酶活等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1.水稻分蘖期稻田CH4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各处理稻田CH4排放趋势一致,排放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最低排放值出现在夜晚21:00。CH4日平均排放量大小为:常规施肥(48.56mg/m2·h)>常规不施肥(24.47mg/m2·h)>免耕施肥(8.88mg/m2·h)>免耕不施肥(1.97mg/m2·h)。水稻抽穗期稻田CH4排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各处理CH4排放峰值与最低值出现不一致,各处理CH4日平均通量大小次序为:常规不施肥(19.43 mg/m2·h)>免耕施肥(16.06 mg/m2·h)>免耕不施肥(5.34 mg/m2·h)>常规施肥(4.67 mg/m2·h)。2.在整个生育期内,免耕处理稻田CH4的排放通量低于常规处理。各处理稻田CH4排放的动态变化表现为多峰模式,稻田CH4排放最高值出现在分蘖期,最低值出现在晒田时(移栽后41天),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稻田CH4排放通量均值大小关系为:常规不施肥>常规施肥>免耕施肥>免耕不施肥,分别为25.68mg/m2·h,19.55 mg/m2·h,11.67 mg/m2·h,4.54 mg/m2·h,免耕处理稻田CH4排放量比常规处理稻田CH4排放量低64.16%。3.免耕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且有利于培肥地力。与常规耕作比较,免耕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27%-10.85%和5.26%-6.56%,脲酶活性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免耕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免耕比常规耕作模式提高4.00%-8.92%,并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铵态氮含量免耕比常规耕作模式提高16.50%-24.88%,并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比常规耕作模式提高17.73%,并在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免耕有降低土壤pH的趋势。4.免耕和常规耕作模式稻田CH4气体的日尺度排放与气温、地表温度、5cm土温、草面温度、绝对湿度、风速等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铵态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均与CH4排放通量为正相关关系,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稻田CH4排放量相关性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