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综述了根瘤菌分类和多相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试验部分采用表型分群分析(数值分类、全细胞蛋白SDS-PAGE)和遗传型分析(16S rDNA PCR-RFLP、BOX-PCR指纹图谱、16S rRNA基因全序列及共生基因序列、IGS PCR-RFLP、G+Cmol%含量测定及DNA杂交)等多相分类技术,对70株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豆科植物山蚂蝗、甘草的根瘤菌,进行了多相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生理生化性状测定表明,分离自山蚂蝗、甘草的供试菌中有13株耐酸能力强,能够在pH4.0的培养液中生长;分离自甘草的4株菌能够在含5%氯化钠的YMA平板上生长,分离自山蚂蝗的25株慢生根瘤菌能够耐受3%氯化钠。研究发现山蚂蝗慢生根瘤菌对四环素有较强的耐受性,在100μ/ml的浓度下有8株慢生根瘤菌能够生长。 数值分类聚类结果在82%~83%的相似水平上将供试菌株分成8个表观群。其中群1~群4均为慢生根瘤菌群;群5~群8为快生菌群,群5未与已知参比菌株聚在一起,可能为新种群;群6与Rhizobium内的已知参比菌株聚群;群7和群8分别与Sinorhizobium和Agrobacterium的已知参比菌株聚群。 16S rDNA PCR RFLP研究结果表明,70株供试菌共产生了32种遗传图谱类型,其中50株分离自山蚂蝗的菌株具有20种遗传型,20株分离自甘草的菌株具有14种遗传型。16S rDNA PCR-RFLP聚类结果在96%的相似水平上分为7个遗传群。多数根瘤菌按不同属宿主聚群,分离自甘草的8株菌分散未与已知种根瘤菌聚群,其它12株菌分别位于Rhizobium、Sinorhizobium、 Agrobacterium和Mesorhizobium。29株山蚂蝗根瘤菌属于慢生根瘤菌属,18株山蚂蝗根瘤菌为快生菌,分别位于Rhizobium、Sinorhizobium、Agrobacterium和Mesorhizobium。 BOX-PCR指纹图谱聚群分析共获得了18个遗传群,表明山蚂蝗、甘草根瘤菌在菌株水平上具有遗传多样性。全细胞蛋白SDS-PAGE.分析将44株山蚂蝗根瘤菌分成8个群。IGSPCRRFLP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山蚂蝗属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的40株根瘤菌分成了9个遗传群。 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确定了供试山蚂蝗根瘤菌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这些菌株分布在Rhizobium-Agrobacter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Bradyrhizobium 4个系统发育分支中。其中,分离自云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和广西省的代表菌株CCBAU65255、CCBAU33220a、CCBAU23084和CCBAU53010快生菌均位于Rhizobium-Agrobacterium亚分支,而分离自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