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毋庸置疑。在传统意义上,我国是一个劳动要素相对较丰裕的大国,那么普通劳动者是否充分且公平地分享了贸易带来的收益成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直观来看,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国制造业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不断变化。很多学者的研究已证实国际贸易对工资差距有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本文以行业内工资差距作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经济现实,总结出国际贸易通过要素层面和企业层面影响行业内工资差距的机制。利用2003-2013年我国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对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就业单位属性型工资差距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如下:(1)出口贸易使我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通过专门化生产效应提升了出口企业对于低技术工人的需求,从而缩小了行业内的技能型工资差距;进口贸易则通过要素替代和技术扩散效应导致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的扩大。(2)划分要素密集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较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品的进口拉大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的作用更强;根据参与国际分工层次对行业进行分组发现,贸易自由化对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的影响取决于该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层次越低,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随国际贸易缩小的趋势越明显。(3)考虑贸易对象发达程度的不同,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非发达国家贸易对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的影响发现:出口贸易是否缩小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并不受贸易国发达程度的影响。而在进口贸易方面,发达国家进口缩小了行业内的技能型工资差距,与非发达国家及全样本实证结论不一致。(4)为了检验进出口贸易通过要素需求渠道作用于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的机制,本文考察贸易自由化与高低技术工人相对雇佣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进口贸易显著促进了行业内高技术人员就业比例的提升,而出口贸易对高技术工人就业比例的影响则不显著,这种差异与进出口贸易分别对行业内技能型工资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相一致。(5)国际贸易对行业内就业单位属性型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不随着贸易方向的改变有所差异。进出口贸易加剧了市场竞争,有效激发了民营、私营以及外资企业的市场潜力,有利于其资本积累,从而提高了其从业人员的相对工资。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就业人员的工资优势逐渐消失并被不断赶超,分组回归后发现这种效应在垄断行业中更为明显。文章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的结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对相关研究未来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与拓展提出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