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地震、测井、钻井、试油以及化验等资料,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对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构造特征、层序划分、沉积体系、储层发育以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选取研究区400多口井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标准,确定了古龙南地区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层序边界,将葡萄花油层划分8个短期旋回。制定了葡萄花油层小层划分对比方法和标准。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对古龙南地区构造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区中浅层构造具有凹陷与隆起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断层和裂缝发育,断层发育有近SN向、NNE向和NNW向三个方向,其中以近SN向断层为主要断裂。主要发育断块、断鼻和低幅度背斜三种构造圈闭,以断块圈闭为主,断块圈闭多而复杂。
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区域的砂体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其构成了葡萄花油层的骨架砂体,其次为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决口扇砂体,两者储层物性和连通性均较好;席状砂物性虽好,因其单期规模小,较难形成良好的储层。砂体呈现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趋势。受断层和岩性因素的控制,全区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岩性和物性因素变化对油气聚集起到主要控制作用,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构造、断层-岩性和岩性油气藏。
根据油源对比分析确定,葡萄花油层原油主要来自于古龙凹陷青一段生油岩,源岩在嫩江组沉积末至下第三纪沉积前进入大量排烃期。通过油气藏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关系得到,该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构造、岩性、烃源岩三大因素控制。主要有3个成藏期:第一次成藏期发生在嫩江组末期;第二次成藏期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第三次成藏期发生在早第三纪末。其成藏模式为以断层、不整合面和连通砂体为疏导体系,运移方式为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构造-岩性圈闭的“立体网状”油气聚集成藏模式。依据构造特征、沉积相展布、预测储层厚度、油气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条件等对本区葡萄花油层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西部斜坡带和茂兴向斜为外围有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