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然成为我国全面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欠开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文化旅游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如何实现文化与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深度的融合,如何加大文化创作、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的力度,如何实现民俗文化传承保护与经济效益的有机衔接,是破题之关键。文章以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为典型案例,基于旅游凝视理论阐释了西江苗寨民俗文化变迁的特点,剖析了游客与东道主于民俗文化的双向互动,认为在凝视理论视域下,民俗文化经历了“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的转向,并以此提出了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和转型的新思路。文章前后分置绪论和结论,正文共5个章节,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论文缘起、目的、价值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述评,阐释了议题相关理论,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交代了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章介绍了调查点的民俗文化及生存场域。在简单概述西江千户苗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认为西江千户苗寨的典型性体现在独特的地理位置、集中的人口分布、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日新月异的交通。同时,介绍了西江千户苗寨如何利用民族文化的做法和经验,特别强调了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三章以实证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从“凝视”与“被凝视”出发,梳理了西江千户苗寨民俗文化变迁历程。认为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语言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发生急剧变迁。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自我认同意识的强化、价值观的转变是影响西江千户苗寨民俗变迁的主要力量。第四章以凝视理论为研究视域,剖析了西江千户苗寨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认为其民俗文化变迁经历了“凝视之初——游客凝视——本土凝视”的转向,强调凝视初期,旅游发展与本土文化的平等对话;凝视中期,游客凝视愈发成为权力主体,东道主民俗文化逐渐弱势;凝视后期,东道主民俗文化主动自我调适以确保“被凝视者”的吸引力。第五章从凝视理论视域出发,反思西江千户苗寨民俗变迁的历程。认为西江苗寨民俗文化变迁呈现变迁速度和程度非同步、“重构”与“结构”相互转换、精神民俗先于物质民俗变迁、民俗文化变迁的不可逆性和可引导性等特点。强调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转型要提升“文化自觉”意识、以动态发展的眼光保护民俗文化,以非遗的视角传承民俗文化。结语是全文的总结,认为旅游凝视理论作为民俗文化变迁的研究视阈,应该受到重视,再次强调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应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凸显自致性保护和提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