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无线通信中基于物理信道的安全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5G)将支持海量的移动用户和终端设备的接入,满足超高带宽、超密集站点、超高大容量传输、低时延的用户体验要求,需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服务和保障高安全的应用。与传统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移动信道的广播特性和移动特性,使得网络中合法用户的通信很容易遭到非法用户的窃听和攻击。在传统无线通信网络中,通常在网络层及上层使用基于密码学的加密技术保障系统通信安全。现有基于密码学的技术实现安全是建立在基于计算的安全之上,即假设攻击者在未知密钥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计算在有限时间内解密。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导致现有的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仅依靠现有的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技术无法满足未来无线移动网络多样化应用场景的安全需求。相比传统上层安全技术完全依靠密钥的保密性和计算复杂度,基于物理信道的安全技术旨在利用无线通信物理媒介的随机性和唯一性(如无线衰落信道,接收信号强度,硬件指纹等),为用户提供轻重量和高安全的通信保障。基于物理信道的安全技术不用假设攻击者的计算能力有限,根据无线信道和不同业务应用环境的特征,结合收发信号处理、调制和编码等物理层技术并与上层安全加密技术联合,将构筑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安全体系。目前,基于物理信道的安全技术已经被学术界公认为未来无线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未来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关键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研究了用户的随机移动特性对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安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随机移动用户物理层安全模型针对目前物理层安全研究很少考虑网络中用户移动特性对物理层安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随机移动用户物理层安全模型,研究用户在三种不同的随机移动下的物理层安全特性,对稳态运动状态下随机移动用户的遍历安全容量进行理论分析,推导了安全中断概率以及非负安全概率的精确闭合表达式。经过充分的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证明了随机路点移动用户相对静态均匀分布用户和其它类型的随机移动用户,其遍历安全容量和安全中断概率提高约10%-20%。进一步分析了随机运动停留时间对用户安全中断概率的影响,证明了无随机停留时间的RWP移动用户将取得最好的安全性。提出两种针对随机移动用户提高安全容量的策略,通过充分的仿真实验验证其可有效提高移动用户的安全容量。最后讨论了模型的推广与应用。2.提出一种MIMO波束成形结合安全编码的无条件安全通信模型为实现未来无线通信网络中高强度安全传输,提出一种MIMO波束成形结合安全编码的无条件安全通信模型,该模型在合法通信双方无需共享任何秘钥条件下,利用MIMO信道的特性直接实现窃听者的接收信息量几乎为零(即误码率为0.5);同时仍然保持主信道以低误码率传输。对MIMO波束成形的优势信道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给出了MIMO波束成形在目标安全速率下的安全中断概率的精确闭式表达式。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安全性能。随后将模型扩展至MIMO波束成形和人工噪声AN结合建立优势信道,并联合安全编码提出了MIMO-BAN模型。提出一种人工噪声功率分配结合安全编码的策略,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可在更短码长的安全编码(分组长度低于100)下取得更好的安全与可靠通信性能。3.提出一种MIMO跨层的安全增强传输方案针对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完全依赖物理信道随机性的局限性,提出一种MIMO跨层的安全增强传输方案,通过利用上层序列控制物理层发送信号的权系数,以较小的开销和复杂度实现了安全增强传输。与MIMO物理层安全技术相比较,新模型在两种典型的安全不利的情况下(假设窃听者能获取精确的信道信息或窃听者攻破控制序列的情况)仍然保证窃听者的误码率为0.5,而合法接收者保持可靠通信。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并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测试,证明了所提模型的安全性。所提出的方法可应用在高速、高安全需求的移动通信场景中。4.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网络的对身份认证攻击的探测方案基于身份认证的攻击是无线通信网络的严重威胁之一。针对无线网络移动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信道互惠变量的探测方案以探测基于身份认证的攻击。该方案综合利用无线信道的空间非相关性,随机性和互惠性,在移动环境下和任意的攻击帧和合法帧交互情况下仍然可以在保持在低于10%的虚警率下取得高于90%探测率。对所提的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并通过802.11设备在真实的室内和室外移动环境下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交互式媒体越来越多地把人性化服务放在了首位。基于内容的检索CBR (Content Based Retrieval)应运而生,这使得检索技术
高速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软件无线电、雷达等领域,涉及采样理论、数字信号处理、高速电路设计、高速ADC、高性能存储器等多个领域,属于信号获取领域的重要
机动车号牌识别又称车牌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LPR),该技术通过采集机动车交通场景图像,运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图像中目标车辆的号牌。完整的车牌识别系统包括硬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识别和判断事件中人的行为、区分个体身份,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技术问题。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
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OFDM)是由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发展而来,由于它在接收端使用电域均衡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来补偿光纤色散和偏振模色散的特性,近年来OOFDM在光传输
深空通信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变参AWGN信道,包括极低信噪比、多普勒频移、严格功耗限制和高可靠性要求等特点。作为遥测和数传系统信息载体的传输形式,深空通信调制解调技术是深
正像传统搜索技术在互联网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一般,物联网搜索技术作为基础性服务也将成为物联网应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物联网搜索来说,由于传感器感知的实体状态动态变化
多媒体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真实、形象的反映监控现场,逐步成为现代化检测、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监控系统的一个主要热点就是3G无线网络监控。该系统以现代网络为平台,集
众所周知,图像有着强大的信息搭载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依赖于图像进行工作的高科技产品应运而生,从而促进了图像处理技术的蓬勃发展。图像目标分类作为图像处理、人工
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节点所组成的通信网络。组成网络的节点同时具有用户终端和路由器的功能,可以在网络中任意移动,自由地选择加入或退出网络。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