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具有粘合性强、耐化学腐蚀性好、电性能优良等特点,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纤维增强材料、粘合剂、高性能涂料和封装材料等领域。然而环氧树脂无法单独发挥效果,需要与固化剂配合,反应生成三维网络结构后才能发挥其性能。因此,本论文分别以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H12DMA)和联苯二氯苄为原料,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环氧树脂固化剂,并采用核磁共振光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具有粘合性强、耐化学腐蚀性好、电性能优良等特点,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纤维增强材料、粘合剂、高性能涂料和封装材料等领域。然而环氧树脂无法单独发挥效果,需要与固化剂配合,反应生成三维网络结构后才能发挥其性能。因此,本论文分别以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H12DMA)和联苯二氯苄为原料,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环氧树脂固化剂,并采用核磁共振光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等对两种固化剂的结构性能、环氧树脂固化的粉末涂层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研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电器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剧,导致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产生。废弃印刷线路板(WPCBs)是电子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金属的高回收价值与有毒有害物质的潜在危害性使得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和安全处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WPCBs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剂与氟硼酸(HBF_4)构建的复合氧化体系对WPCBs元器件的脱除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不同氧化体系对元器件,确定了使
四氢吡喃,哌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它们往往存在于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体系里,并且作为关键的结构组成部分,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药物化学研究发展过程中,一大研究热点就是对药物分子中特殊结构的探究。如果能够高效并且简单的合成六元杂环化合物,对于一些以六元杂环为基本结构骨架的天然大分子的合成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发展了各种方法合成六元杂环,这其中,Prins环化反应是最简
目的: 探究顺式阿曲库铵对机械通气大鼠膈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 将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CON, n=6),禁食30 h;(2)机械通气组(MV,n=6),禁食6 h后进行机械通气24 h,同时持续泵入戊巴比妥钠(10 mg.kg-1.h-1)维持麻醉;(3)机械通气+顺式阿曲库铵组(MVC,n=6),禁食6 h后进行机械通气24 h,同
苯并噁嗪树脂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热固性树脂。与传统酚醛树脂相比,不仅具有易于固化,固化过程中体积近乎零收缩,分子设计灵活性强的特点,同时还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及较高的热稳定性,因而在航空航天材料、电子密封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耐烧蚀材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芴衍生物由于具有较强的电子离域性、较高的发光效率、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刚性平面结构,已成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双光子吸收材料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背景梅毒为经由性传播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慢性疾病,作为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梅毒免疫学变化异常复杂,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困难。为了更好控制梅毒,有必要对该病的免疫学变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了解梅毒患者不同病变时期免疫学动态演变状况,探讨梅毒患者病情发展和转化的原因和可能机制,尤其是不同病变时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
有机硒是硒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包括硒氨基酸,如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 Mc)、硒代半胱氨酸(SeC)、硒代胱氨酸(SeC_2)和硒代蛋氨酸(SeMet)。而L-SeC_2具备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抗氧化、保护心脏与肝脏、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刺激体内免疫蛋白及抗体的产生、有效预防胃肠道等疾病。关于L-SeC_2合成鲜有报道,L-SeC_2目前尚无药典标准,故本课题对L-SeC2的制备工艺
背景氟伏沙明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是氟伏沙明个性化用药及合理用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科学数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给药的方案。目前精神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氟伏沙明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其他躯体疾病药物联用的情况,这就要求氟伏沙明血药浓度监测需要高分离度的色谱方法。比较前沿的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法(LC-MS)虽具备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但是仪器维护成本及分析成本较高,基层医院难以开展。常规一维色谱的分离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N1E-115细胞神经突起回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120、160、200μg/mL)黄芪甲苷作用N1E-115细胞24 h的生长存活率。运用圆形细胞计数分析不同浓度(0、1、5、10、20、40、80、160μM)溶血磷脂酸作用N1E-115细胞10min后神经突起回缩率。运用神经突起细胞计数分析不同组(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