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评价及制度安排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因此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为主的国家。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煤炭的总需求不断的增加,加之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电力产业作为我国的一项公共服务行业,关系着全民的经济生活水平。由于我国多煤少气的能源特点,我国的电力行业主要以燃煤发电为主。自1994年煤炭价格改革以来,煤炭交易市场上就出现了“市场煤”和“计划煤”双轨制的煤炭价格。电力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其电价也是影响着我国民众的生活,为了保证电价的稳定,退出了“市场煤”和“计划煤”的横向价格的双轨制。在这种制度下,“市场煤”必定高于“计划煤”的价格。2000年起,我国逐渐开始减少对电煤价格的管制,如此煤炭产业固然希望煤炭价格依市场的行情而走高;但是,电力产业的电价是由政府而定,而煤炭价格的走高必然提高了电力的生产成本。这种情况下,煤炭产业与电力产业之间的博弈越发的激烈。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以试图解决煤电产业之间的纷争,促进我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形成。2005年,国家发改委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促进煤电产业各方协商确定电煤价格,鼓励大型煤炭供需企业签订长期合同。2007年,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我国电煤价格也不断的增长,然而电力价格却没有改变,这就给电力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煤荒”、“电荒”等现象,这一现象表明了我国煤电产业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加大。煤电产业之间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在阐述产业链基本理论以及分析煤炭产业链之间博弈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煤炭产业链的影响机理和因素进行分析;其次,基于煤炭产业链协调性的基本框架,总结、归纳煤炭产业链协调性评价的方法,并提出煤炭产业链协调性的评价模型;再其次,对中国煤炭产业链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升中国煤炭产业链协调性的优化路径和制度安排。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通过分析我国煤电产业链之间的结构,以及对煤电产业两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上游的煤炭企业所在的市场为竞争市场,而下游的电力企业所在市场为垄断市场,同样下游的电力企业对消费者来说同样是垄断的;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煤炭产业与电力产业之间的联合有利于联盟利益的最大化。第二,从煤电投资规模协调发展程度、煤电联合节能程度、煤电价格联动程度和煤电交易机制四方面构建了中国煤电产业链协调的影响因素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因素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章所构建的影响因素体系合理有效。从而为构建我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模型奠定了基础。第三,本文总结了综合评价过程中的方法、原则、步骤和流程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为我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评价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另外,本文构建了我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本体系涵盖三个维度,包括目标层、准则层以及要素层和指标层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中包括2个准则、7个要素,其中,目标层我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评价,准则层包括协调性和发展力两个方面。协调力中有包括了煤电消费的依存度、煤电资源分布比和煤电价格联动性;发展力中包括了煤电交易机制、煤电投资规模、煤电联合能节能力和煤电联动政策力。第四,基于对我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煤电产业链协调性评价的模型与方法的阐述,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煤电产业链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煤电产业链的协调性水平一般,其发展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政策建议即:改善我国的火电机组、优化资源的运输系统、电力市场应逐步市场化、完善煤电交易机制、加强煤电产业链的节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第五,本文基于上文的分析,从合约交易、价格联动、节能减排及环境成本四个方面探讨我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合约交易的优化路径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政府放开电力管制、煤电企业换股、健全煤电市场、建立价格调整机制及加强法律手段;价格联动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优化: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能源运输环节、完善能源基本制度的供给及监管输配电环节;节能减排优化路径的设计包括6个方面:改善火电机组、优化资源配置、调度区域发电、鼓励节约用电、政府参与引导及加强经济手段,其中优化资源配置主要是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开发风电和合理发展核电3个方面;环境成本优化路径包括3个方面:加强环境成本的内在化管理、完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及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第六,本文提出总结了提高中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的制度安排:理论依据和制度安排。首先分析总结了政府介入煤电产业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主要从电力体制的改革、煤炭运输问题以及煤电产业一体化的障碍几个方面进行,电力体制的改革从政府规制到完全市场化离不开政府的介入,煤炭运输问题也需要政府的协调管制,要促成煤炭和电力企业以及产业链其他环节实施一体化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强制和鼓励措施。其次,基于理论依据提出了制度安排,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代表着社会制度的主流,具有强制性,为非正式制度的稳定和改进提供条件。政府通过正式制度对煤电市场即整个煤电产业链进行协调管制,正式制度安排主要有6个方面:建立有效竞争的煤电市场结构、制定控制独立煤电项目开工建设的规定、制定政策促进煤电企业互相参股、政府加强对运输部门的协调管制、政府对煤电一体化企业实施监管、国家能源局加强能源管理、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通过提高煤电产业进入壁垒,鼓励煤矿间兼并重组,降低电力产业进入壁垒,完善电价机制,做到电力产业各个环节的独立运行,以建立有效竞争的煤电市场结构。通过控制独立煤电项目开工建设和制定政策促进煤电企业互相参股,推进煤电一体化的发展。煤电一体化后形成的特大型能源集团,需要政府对其实施监管,保证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对铁路运输部门进行协调和计划,加强铁路网的建设,同时鼓励其他高效率低成本运输方式的建设,扩大煤炭运输的规模,保证电煤能源的供应不出问题,同时也是对运输环节垄断行为的有效控制,降低煤炭运输的费用。非正式制度不能代替正式制度,作为制度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一种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本文从5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产业链协调性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变路径依赖为路径创新、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良好地社会信用体系、增强环保意识。正式制度安排为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稳定和改进提供基础,非正式制度安排促使正式制度的安排。只有正式制度,虽其具有强制性,但是也离不开非正式制度的安排,只有非正式制度,没有正式制度成文的规定,市场无法正常运转。要想提高中国煤电产业链的协调性,离不开两种制度安排,而且两种制度必须保持目标一致,才能使市场稳定发展论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一是从产业链结合的角度提出了煤电的产业链理论。以我国煤电产业的矛盾为基本,探讨了我国煤电产业链的合理的安排方式以及我国煤电产业链的市场结构对煤电产业链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目前我国关于煤电产业链理论。二是构建了评价煤电产业链协调性的指标体系和基本模型,分析了影响煤电产业链协调性的基本因素,并对中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倾向于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本身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因素,实证分析过程中对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指标进行了数量分析与研究,并利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我国煤电产业链的协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煤电产业链的协调性一般,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三是运用制度设计理论,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提高我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的优化路径,以及提高我国煤电产业链协调性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在优化路径方面,本文主要从合约交易的优化路径、价格联动的优化路径、节能减排的优化路径和环境成本竞争的优化路径入手。而制度安排方面,本文分别从建立有效的竞争煤电市场结构、制定控制独立煤电项目开工建设的规定、制定政策促进煤电企业相互参股、政府加强对运输部门的协调管制、政府对煤电一体化企业实施监管、国家能源局加强能源管理和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七方面入手阐述正式制度的安排;从变路径依赖为路径创新、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增强环保意识五方面入手阐述非正式制度的安排。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安防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办公大厦,银行,机房,智能化小区等区域,门禁系统作为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
对于机载雷达系统的下视仿真而言,地、海雷达杂波的仿真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杂波的实时、快速仿真已经成为雷达仿真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求。研究杂波仿真算法可以应用于雷达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化媒体这一新兴的互联网沟通方式,新技术和新产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网络政治的生态环境。社会化媒体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恐慌——泄密问题日显突出。因此,研究开发云计算的安全技术至关重要。在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中,密文检索和处理
介绍了粮食仓储管理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包括粮情监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及代农储粮等业务的环境支持,给出了通过物联网进行粮食监测、流通及数据共享,以保证粮食的安全存储
随着钢铁需求量的逐年增加,钢铁生产中存在的物流调度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钢铁企业中物流设备成本高,数量有限的特点,使得物流设备调度逐渐成为调度领域
研究背景糖尿病(DM)作为一种以血糖浓度增高、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2型糖尿病是发病率最高也是危险性最高的一类,通过膳
<正>《溶液的形成》(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科书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是笔者参加2006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课评比的一节课。回想这堂课的设计打造
辅酶Q10(CoQ10)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的很多生物体中,是生物体呼吸链中重要的递氢体,具有天然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此有着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随着研究的加深,辅酶Q10
可采储量一词在英文文献中经常见到,一般称作“RecoverableReserves”。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下可提供开采并能提供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是油田开发建设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