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生命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的开展,而我国大陆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大多数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实践研究开展得不够深入,对具体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还有待开展系统、深入的实践研究。同时,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进行该实践研究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课题选题的理由、研究的意义。论文的第一章对目前提出的各种生命教育概念从不同角度加以归类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本研究中生命教育的概念。论文的第二章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生命教育的历史发展,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特别对于我国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进行了分类研究,列举了开展生命教育的代表性地区、代表性观点和常见的实施途径、教学方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生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实施生命教育中应采用渗透的方式和亲身体验的教学方法。论文的第三章介绍了本课题研究中的关键方法亲身体验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论文的第四章是开展了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从研究的计划到方法,从亲身体验的具体实施到结果分析,详细地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对亲身体验教学法进行了实施、思考和分析,并发现该方法确实促进了学生生命知识、生命态度的有效转变。论文的第五、六章对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得出结论,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理论上,将生命教育的文献研究与本地区教育现状相结合,说明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采用渗透方式和亲身体验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实践上,笔者通过教学案例和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阐释亲身体验教学法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实验研究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生命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形成。
其他文献
形声字是现行汉字的主要构造方式,其以形、音、义三位一体展现了汉字"意音文字"的特质。形声字教学需能把握其三位一体特质,本文提出建构式教学法,引道形声字学习历程。第一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展学生的多种身体素质为目的,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达到锻炼身心,娱乐益智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
重新思考新生代教学理念下的建筑设计需要及"灵活性"的概念,并通过实例阐述基于"自导学习"和"社交学习"概念之上,更为高效、令人兴奋的"学习街"或者"学习邻里"空间,以及补偿
通过剖析1843年厦门开埠之后,鼓浪屿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到"厦门装饰风格"的演变过程,揭示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及外来建筑文化本土化过程的一个侧面。
“化学素养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和有用的化学知识”,化学课程的改革,目的在于让更多公众获得化学素养,通过学习相信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确是有用的,真正实现让学生“从生活走进
目的了解海军舰艇舰员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海军某部勤务船、驱逐舰与常规潜艇舰员382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自近代以来,文化转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命题。文化转型也是任何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中西方由于在文化形态以及文化发展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其自觉文
引入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文化圈、文化区域的形成与演化、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综合等若干问题进行全新视角的探索,将有助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采取以讲解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文和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个体的、封闭的、彼此不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一种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