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外来妇女HIV、HBV、HCV、梅毒等疾病的感染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外来妇女对当地艾滋病等疾病控制带来的影响;掌握外来妇女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心理关怀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总结各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经验,探讨外来妇女管理策略。
方法:按照全省各地经济状况将全省140个县、市、区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和落后地区,再分别从不同经济状况地区选择数县作为调查地点,采集调查县外来妇女血液,由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检测HIV、HBV、HCV及梅毒感染标志物,以了解全省外来妇女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的感染状况;选择莒县、宁阳为调查地点,采集部分当地妇女血液,检测HIV、HBV、HCV及梅毒感染标志物,并对比分析与当地外来妇女感染率差异;选择地处山东省东南部的莒县作为问卷调查地点,采用农村妇女艾滋病KABP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随机选取的外来妇女和当地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外来妇女和当地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运用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医疗卫生、民政、计生、卫生等部门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以了解莒县艾滋病防治现状和遇到的困难,并请对方对艾滋病防治提出建议。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1、外来妇女感染状况
共采集山东省13个县、市、区外来妇女血液7102份,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5%、13.38%、2.90%、1.70%,且各种疾病间存在严重的合并感染;按经济状况划分,经济状况一般和落后地区外来妇女的疾病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但个别经济发达地区感染率亦较高。
2、莒县、宁阳外来妇女与当地妇女感染状况比较
在莒县检测787名外来妇女,HIV、HBV、HCV及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13%、9.02%、1.52%、1.40%;在宁阳检测1252名外来妇女,HIV、HBV、HCV及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88%、11.82%、2.08%、3.51%;分别在莒县、宁阳检测711名和705名当地妇女,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00%、7.13%、0.56%、0.71%。外来妇女疾病感染率均高于当地妇女。
3、问卷调查:收集外来妇女调查问卷179份,同时收集生活环境相似、年龄相近的当地妇女调查问卷385份作为对照。大部分外来妇女因婚姻来山东,部分是经亲戚朋友介绍或拐骗而来,最后在当地结婚并定居。92.9%的外来妇女来自于云南、四川、贵州等艾滋病高发地区,38.0%为少数民族。文化程度较当地妇女低,文盲占35.20%。相当一部分外来妇女有过人工流产史、性病史,部分有婚外、婚前性行为和吸毒、卖淫、输血、献血史,存在通过性和血液途径感染HIV/AIDS的机会。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当地妇女,大部分外来妇女无法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则更低。社会支持量表分析发现,外来妇女的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当地妇女。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外来妇女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当地出生妇女,且与社会支持状况成负相关。
4、定性访谈:共访谈21人,10人为医疗机构院长、科室主任、主治大夫,6人为民政、计生、卫生部门相关人员,2人为乡镇领导、3人为村干部。调查发现,除医务人员外,其余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较低,无法正确区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除卫生部门人员外,其余访谈对象的艾滋病防治信息比较缺乏,不能正确说“四免一关怀”等国家相关政策;所有访谈对象均表示不会歧视外来妇女和艾滋病感染者,但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卫生、民政、计生等部门开展过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资金缺乏、防护措施不足、群众误解等,影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结论:
1、外来妇女HIV/AIDS及相关疾病感染率明显高于当地妇女感染水平,且存在配偶、子女间发生二代传播的危险性,对当地传染病的流行造成潜在影响;
2、外来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当地妇女,且大多不能正确区分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易对艾滋病产生错误认识。
3、外来妇女所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当地妇女,且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年龄、定居时间和社会支持状况是影响其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
4、艾滋病防治的多部分合作机制尚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议:
1.建立艾滋病等疾病常规检查、监测机制,加大对外来妇女、暗娼等高危人群的筛查力度。
2.积极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群众对艾滋的恐惧心理,引导民众正确对待艾滋病。
3.对外来妇女进行心理干预,鼓励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建立多部门联动合作机制,倡导社会各部门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多部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