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品质。长时间以来,不同的人从不同的领域对幽默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他们的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从那以后关联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的研究,对幽默的研究也包括在内。然而,这一理论却很少涉及到中国的幽默研究领域。相声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通过表演而产生的有意幽默。本文将对英语关联理论进行研究,并对关联理论应用于中国相声的分析做一个初探。第一章对幽默做了一个简单系统地介绍,这包括幽默的定义、分类和六种相关的幽默理论。第二章是对前人对幽默地研究的一个简单的回顾,这主要是着眼于语用学方面。前人从语用学出发,对幽默从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交际、认知和语境等方面做了研究。从中我们知道,语言是千变万化的,用语言不仅可以“说”,还可以“做”;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人们为了更好的达到自己交际的目的,往往采用间接和委婉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在这样的情况下,听话者就要付出额外的努力结合特定的语境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以确保交际的成功。在这些情况下往往容易产生幽默。同样,对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的违反也会产生幽默。第三章是对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关联理论的具体研究。本章首先总结了关联理论的定义和两个原则。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是关联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这两个原则又分别同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联系起来。人的认知往往向着最大关联性进展,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又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最佳关联来满足他们的交际意图。这就谈到了认知效果和加工努力的关系问题,为了得到某语境下的最佳的认知效果,人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加工努力。对关联理论下这些原则和理论的了解,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欣赏相声中的幽默。第四章是对关联理论应用领域的拓展。在本论文中,关联理论被用来分析中国相声中的幽默。在相声中,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原则的反差会产生幽默,并且反差越大,幽默效果也越大。在相声表演中,表演者往往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观众自己去推段、理解,人们经推断得出的结果往往会使他们感到幽默,这在关联理论中被叫做明示—推理模式。因此相声表演中的明示和含蓄的反差也会产生幽默。相声表演者运用的语言往往是含蓄的、委婉的、诙谐的,不能单纯的靠字面意思去理解,这就要求人们结合特定的语境,付出额外的努力加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幽默效果,也才能使我们在相声欣赏中得到更大的乐趣。本文在结语提出了关联理论在这一领域以及汉语其他领域的研究空间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