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到当代思想文化的“图像转向”,图像文化的崛起使语言丧失了长久以来的霸权地位,传统文学在图像艺术的冲击之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当下图像社会,语言和图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既冲突对抗、又相互言说的张力关系。探讨“语-图”间的复杂张力关系,可以从符号学、时空叙事、语图接受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语言和图像作为运用最广泛的两种文化符号,在发展史中不断进行着话语权的争夺。依据索绪尔的理论可以对语言和图像作线性符号与非线性符号的区分,二者基于符际的异质性相区别,又在艺术表现中存在着某种相通性。文学家和艺术家利用语言和图像的符号特性来进行创作,在语图异质中展现出符际的张力关系。此外,在追求创新的图文艺术中,语言和图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符号间功能的互相渗透。在语图互渗艺术中,语言和图像展现出更为丰富的符际张力关系。语言和图像作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载体,有着各自的表达优势。从感官角度而言,以语音为基础的语言与听觉相连,更适合进行时间叙述;而以线条和颜色为基础的图像则与视觉相连,更长于空间呈现。在传统诗画领域,语言与图像的相互融合使得审美的艺术时空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语图互文下展现出丰富的时空张力。在语图互仿的表达情境中,文学语言的时间性叙事通过图像进行表达与展现,而图像艺术的空间性呈现又转化为文学语言来进行叙述和表达。文学和图像的主题被不断地演绎和再生,从而展现出“语-图”间复杂的时空张力。在接受方式上,语言和图像展现出理性阅读与感性观看之间的差异。语言的抽象性使得其与理性思维相连,故语言的接受需要通过信息转换和理性思考才能实现;而视觉图像的形象性对大众视觉感知的唤起具有先天的优势,这使得图像相较于语言更便于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在语图互补艺术中,图像的加入让文本阅读不再是一种抽象与单调的过程。读者需同时调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来对文本进行感知和理解,由此展现出丰富的“语-图”接受张力。在语图悖反艺术中,语言和图像在接受内容上的悖论性进一步加强了文本中的接受张力。关于图文艺术中“语-图”张力的探讨,不仅有助于从学理根源上厘清文学与图像的关系,还对当下的图文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运用和维系语言和图像之间的这种既相互异质、又相互制衡的张力关系,将缓解当下的图文关系危机,为二者走向共融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