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并且对世界经济增长有超高的贡献率,达30%多。东部地带更是抓住机遇,率先快速发展了起来,利用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兼具国家的优惠政策,吸引众多海内外企业机构以及大量人才迅猛发展,推动东部地带的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带来的是社会、生态能源与经济不能够均衡发展、不能够充分发展的问题,同时区域之间比如与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区域间的差距逐渐形成了。区域内部能够较均衡发展以及区域间能够较协调地发展尤为重要,对此国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针,加大力度去支持老革命、边疆等的一些贫困地区,推进中部、西部地带大力发展,同时还需使得东部地区能够更优均衡发展,率先实现东部地带更优发展等战略,极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协调度模型与测度方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评价研究方面着手研究、梳理文献,对本文针对经济发展、生态能源、社会发展三个部分展开现状分析的工作。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分别是省级行政区域、划分的八个经济区域、三大地带对本文划分的三个目标层面经济发展、生态能源、社会发展作出现状分析以及测度评价,并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给出相关的结论建议。本文从经济发展、生态能源、社会发展三个角度,并且参考了相关的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比如独立性、系统性、合理性等,同时通过大量的文献,参考专家意见初步确定了经济发展该目标层面下考虑经济规模、质量、结构和活力的准则层,生态能源目标层面下考虑生态建设、生态压力、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益,社会发展目标层面下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民生状况以及基础建设共十二个准则层指标,各准则层下共筛选了60个具体指标。考虑实际数据获取及指标可操作性及现实意义删除部分指标,最后确定了45个用于测度及分析的指标。除去缺失值较多的西藏地区,选取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8年至2017年十年的45个具体指标的数据,对相关具体指标进行现状描述分析。在差异驱动原理上,考虑客观赋权法,运用变异系数对各个指标层及准则层进行赋权。因各个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采用最大元素法对各个指标下的具体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同时考虑经济发展、生态能源、社会发展三个目标层面及目标层面下的十二个准则层,参考生产函数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的非线性评价模型,用来测定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给出2008年及2017年我国各省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排名。本文创造性地构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生态能源、社会发展三大目标层面之间的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模型,并用来实际测算我国八大经济区域以及三大地带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对比2017年数据与2008年数据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直在提高的,但区域间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层面的协调均衡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是各个区域之间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经济发展是影响协调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对比十年的数据,东部地区仍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且区域经济协调度也大多处于发展水平较高的位置,但中部地带的发展速度不容忽视,不论是对经济还是对生态能源的重视以及社会发展的投入,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提高。西部地区更是十年来经济活力最大,增长率最高,成长空间最大的地区。总之,应该继续朝着协调发展的目标前进,对重点欠发展、贫困地区加大发展力度,快速推进西部发展、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从而形成新格局,创新引领优先实现东部地区的更优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