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是从Miller和Modigliani(1961)的股利无关论理论开始,其后还出现了股利信号传递理论、股利顾客效应理论、股利分配代理成本理论以及财富转移效应理论。从概括性的学术流派来讲,又可将股利理论划分为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股利无关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价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股利相关论则认为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2005年4月29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07年7月股改已进入第30批,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而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利,理论上将会解决股权分割的问题,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将会解决“同股同权不同价”的难题。从文章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股权分置下上市公司仍然依靠控股的优势通过派发现金股利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尚不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制衡作用,出于维护自身得利益,这些股东还会和第一大股东一起共同侵占和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上市公司出于减少自由现金流量的目的而派发现金股利,本文的实证检验仅提供了比较微弱的证据。在流通股比例大于50%的样本公司中,流通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呈负相关关系,在流通股比例小于等于50%的样本公司中,流通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呈正相关关系。同样,本文所提供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流通股比例与现金股利的支付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分置下上市公司派发股利的特征与之前并无明显变化,这主要由于对非流通股流通上的种种限制所造成,非流通股的可流通性实质上并未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彻底实现。我们认为从政策层面上固然要考虑大量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众多流通股股东权益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但是政策制定的重点应该针对非流通股上市流通中的操纵股价、高位套现行为的严格监管,而不是“家长式”的行政干预。同时,在彻底解决股权流通的问题后,还应该逐步降低股权的集中程度,以降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