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对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茎腐病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hx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茎腐病在我国的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土传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选育抗病的玉米新品种就十分重要。 本项研究重点探讨了玉米对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茎腐病抗性生化表达过程中的糖分变化、苯丙烷类代谢中的两种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以及与这两种酶相关的苯丙烷类代谢的次生产物绿原酸、木质素的变化。试图阐明玉米茎秆内糖分含量及与苯丙烷类代谢相关的关键酶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抗性的关系,揭示玉米抗性的生化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 在研究中首创了在接种条件下,通过人为改变玉米的生长条件来改变玉米茎秆的糖分含量,成熟期调查发病率并测定茎秆含糖量,以验证玉米的抗性对成熟期茎秆中糖含量的依赖性。 试验采用了经3年的大田茎腐病抗性鉴定筛选,分别代表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四个抗性类型的陕单931、陕单9号、西农11号和H4VB×9372。经过室内、大田人工接种、发病情况观察及室内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1)首次确认蔗糖在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茎秆中高蔗糖含量可使玉米植株保持其生理活力,使植株可持续产生对茎腐病菌具有遏制作用的物质的能力,进而使镰刀菌不能破坏寄主细胞,从而减少发病。 同时,从研究结果我们推断蔗糖本身可能具有阻遏镰刀菌产生酶类或毒素作用,病菌在侵染抗病品种过程中可能因寄主组织中蔗糖含量高,而导致病菌产生的可破坏寄主细胞组织的酶类受到阻遏或活性受到钝化;或者蔗糖不利于致病菌毒素的存活。这可能是抗性品种抗茎腐病的关键机制之一。 (2)首次提出了以玉米植株地上第2节间髓部组织在灌浆期的还原糖含量(X1)或在蜡熟前期的蔗糖含量(X2)或总糖含量(X3)均可作为玉米品种抗病鉴定的生化指标。并以我们得出的茎腐病发病率与3种糖含量的相关回归方程的计算结果为确定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的量化标准: Y=252.5739-6.8369X1或Y=68.2385-1.5702X2或Y=72.9206-1.2231X3 (3)明确了玉米植株原生木质素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性无关,只有诱导产生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作用。并证实诱导木质素在玉米植株内的沉积受POD的直接调控,与PAL关系不明显。 (4)证实了玉米植株在受到镰刀菌的侵染后可产生对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中的一类是酚类物质绿原酸。是否还有其他物质产生尚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发现玉米茎秆细胞中绿原酸的积累与以L活性有平行关系。 (5)提出了以接种镰刀菌后玉米组织PAL酶活的强弱和活性上升的峰数及POD酶活的高低及同工酶带增加的多少作为玉米品种对镰刀菌茎腐病抗性的生化指标.
其他文献
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跟踪模块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其跟踪结果直接影响车流量、违章事件、交通事故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基于交通车辆,该文对目标特征跟踪法、动态轮廓跟踪法、区域
近年来,随着油气藏开采水平提高,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粘土矿物类型丰富和岩性致密等特殊的地质特征,导致此
低压断路器是用于接通、分断配电电路及对各种故障进行保护的一种开关电器,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断路器的保护功能是由脱扣器实现的,传统的脱扣器多为电磁式的,其特性不易
本课题开发的三维铸造二正艺CAD系统是以普通铸铁件(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的一般铸造工艺设计过程为系统的基本框架,将铸件工艺设计标准、冒口系统设计和浇注系统设计等铸造工艺
我们正在Internet上开发和使用更加多样化的应用。这要求我们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用户认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在必要的时候对参与者的追究能力。有许多技术能够满足其中一
对某开敞式泄水闸进行了整体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泄水闸的结构布置是合理的。
如何以人为本,完善和提升企业人才管理机制,为企业提供长久持续的竞争力将成为企业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柳州鱼峰分公司创建"青年文明号"
产生于公民权的新闻自由权在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权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侵害到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要求对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作出一定的限
<正>企业理念是体现在企业行为方式中的基本思想,是改善企业业绩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才有可能产生与众不同的思路。理念创新造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