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诊断预测评分系统,并评价其诊断效能,以期早期识别CVST患者,同时分析其SWI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例组为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福建医科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经CTV、MRV或DSA证实的CVST患者,对照组为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除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以外的颅内感染的病例,同时排除合并严重的慢性心、脑、肺等严重疾病及临床资料不够完整的病例。将所有纳入的病例组及从对照组中随机选出2/3病例作为建模人群,再从病例组中随机选出40例与剩余的对照组人群作为验证人群。在建模人群中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建立CVST的诊断模型,以各变量的β值为基础建立CVST临床诊断的评分系统,并对其进行验证。通过评价所建立模型的一致性、区分度和准确性来评价该评分系统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共纳入合格研究对象85例,对照组共纳入合格的研究对象148例,将全部病例组及随机选取的2/3对照组病例作为建模人群,再从病例组中随机选取40例与剩余的对照组作为验证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颈抵抗、D-二聚体、颅内压、头痛、存在导致高凝状态的因素、近期颅脑外伤史(1个月内)、合并先天性疾病、CT直接征象、CT间接征象、MRI T1WI示静脉窦处信号增高、MRI T2WI示静脉窦处血管流空影消失、MRI SWI序列见血栓信号等13项因素是CVST患者的潜在风险预测因子(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5个变量(头痛、存在导致高凝状态的因素、CT直接征象、CT间接征象、MRI T2WI静脉窦处血管流空影消失)进入该诊断评分系统,基于这5个变量的β值赋分,其分值分别为:2分、4分、2分、3分、4分。该评分系统在建模人群及验证人群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和0.82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评分系统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的P值分别为0.586和0.883。以3分为临界值,在该临界值下评分系统预测建模人群中CVST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62.4%、83.8%、63.0%、76.8%、72.2%、3.85、0.45,预测验证人群中CVST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62.5%、89.7%、77.5%、83.3%、74.6%、6.07、0.42。【结论】该临床诊断预测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区分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以为疑似CVST患者提供初步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