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衡是元代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理学、政治、教育、文学、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世尊为“元朝一人”“朱子后一人”。
许衡以强烈的自觉精神开创了白话直解写作方式,将经典着作与口俗白话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典的传播与普及,顺应了语言文白转型的时代要求。许衡遗着先后冠以《鲁斋遗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名称刊行(现统一称作《许衡集》),内中《语录》《直解》等作品对研究近代汉语的文白发展、转变具有弥足珍贵的语料和文献价值。近五十年来,海内外众多学者着力于许衡及其着述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论文、专着、会议等各种研究形式迭出不断。
本文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以四库本为底本,以万历本等为参校,梳理了《许衡集》中《语录》《直解》等作品文本,并分离、整理出其中的全部词语。本文以这些语料和词语为研究基础和切入点,试图展现元初文人的实际口语状况,以新的视角和途径来考察元初汉语词汇的面貌、特点、来源、构成方式、应用范围等,描写元初白话词语系统,既重视共时特徵,又关注历时变化。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九个部分。
绪论部分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来海内外对许衡和《许衡集》进行研究的成果,从研究形式、研究类别来观照海内外许衡研究的总体情况,重点回顾以语言学视角对《许衡集》的分析与探讨。同时交待本文的研究缘由、方法和创新点等。
第一章对许衡和他的遗着——《许衡集》进行总体介绍。第一节对许衡的家世、生平、籍贯、墓葬以及交游、贡献等情况进行汇总、简介,展现许衡真实而又鲜活的亲切面貌,使得我们不再陌生於这位古代光辉河南人的生前身后事。第二节考察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情况,按照单行本、合集、当代标点本三个部分分门别类进行了讨论,对其合集的元、明、清三个版本组群构建了发展脉络,直观展示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
第二章是《许衡集》词汇概貌,主要分析探讨《许衡集》词汇的构成、来源、状貌,以及词汇的特点和成因问题。词语的构成按照名、动、形等分类进行分析。《许衡集》词汇主要来自承继前代和当代新生,就承继而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许衡的影响比较明显。《许衡集》词汇呈现出历时多源和发展多元的总体面貌,具有鲜明的白话特色、文白杂糅、体现历时变迁、展现语言个性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是《许衡集》中词语的同义与反义现象。对于同义词的分析,本章首先确定同义词的判定标准和确定方法,统计了《许衡集》同义词组数频,构成类型,然後按照四库本和其他版本异文两大部分分别探讨,反义词则根据名、动、形不同词性来探讨。
第四章是《许衡集》词语的个案考察。第一节对“鉴视”一词的最初来源和它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并探析该词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消失的原因。第二节对具有“欺骗”义的俗语词“哄”的语义来源与功能演变进行梳理,并展现《许衡集》中具有“欺骗”义词语的基本面貌。第三节对《许衡集》中量词“件”的句法功能及兴于宋元之际的“一件件”格式的发展进行细致考察。
第五章对《许衡集》中的引文进行了全面考证,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许衡在写作中,常常引用他人话语,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后人往往将其与他的原创文字混淆在一起,难分难解。以往研究者对《许衡集》文本中的引文没有充分重视,将这些来自於不同文献的材料当作《许衡集》内在组成部分看待,导致异时异质的语料混杂在一起,影响了《许衡集》文献的真实性。本文借助现代检索工具,对《许衡集》语录、直解等部分进行了全面梳理、考证,共检出上百条近万字的引文引语,同时还对当代三部标点本进行比照,在梳理过程中对异文(许衡引文与所引原文比照)词语进行考释。
第六章对许衡诗歌版本异文考释。诗词是《许衡集》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语言研究则是文献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许衡诗词语言的重要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因版本不同而产生的诗词异文现象进行了考释,主要有文字异文、词语异文等,考释的价值在于厘清许衡诗词的真实历史面貌。
第七章探讨许衡诗词语言的直白之风,认为其语言特点在于字词俗白质朴、叙事方式平民化以及重言叠字的使用,并从语言、思想、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原因。
第八章将许衡的《大学直解》与张居正的《四书集注直解》(大学)、朱熹《四书集注》(大学)进行比较。这些着作都是对《大学》进行讲解,在对《大学》同一条目的解读中,三书许多语句、词语都相同、相仿。这些相仿的语句之间产生了异文词语,通过对比这些异文词语借以考量词汇发展的时代差异,进而观照南宋、元、明三代汉语发展的历史轨迹。
许衡以强烈的自觉精神开创了白话直解写作方式,将经典着作与口俗白话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典的传播与普及,顺应了语言文白转型的时代要求。许衡遗着先后冠以《鲁斋遗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名称刊行(现统一称作《许衡集》),内中《语录》《直解》等作品对研究近代汉语的文白发展、转变具有弥足珍贵的语料和文献价值。近五十年来,海内外众多学者着力于许衡及其着述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论文、专着、会议等各种研究形式迭出不断。
本文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以四库本为底本,以万历本等为参校,梳理了《许衡集》中《语录》《直解》等作品文本,并分离、整理出其中的全部词语。本文以这些语料和词语为研究基础和切入点,试图展现元初文人的实际口语状况,以新的视角和途径来考察元初汉语词汇的面貌、特点、来源、构成方式、应用范围等,描写元初白话词语系统,既重视共时特徵,又关注历时变化。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九个部分。
绪论部分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来海内外对许衡和《许衡集》进行研究的成果,从研究形式、研究类别来观照海内外许衡研究的总体情况,重点回顾以语言学视角对《许衡集》的分析与探讨。同时交待本文的研究缘由、方法和创新点等。
第一章对许衡和他的遗着——《许衡集》进行总体介绍。第一节对许衡的家世、生平、籍贯、墓葬以及交游、贡献等情况进行汇总、简介,展现许衡真实而又鲜活的亲切面貌,使得我们不再陌生於这位古代光辉河南人的生前身后事。第二节考察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情况,按照单行本、合集、当代标点本三个部分分门别类进行了讨论,对其合集的元、明、清三个版本组群构建了发展脉络,直观展示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
第二章是《许衡集》词汇概貌,主要分析探讨《许衡集》词汇的构成、来源、状貌,以及词汇的特点和成因问题。词语的构成按照名、动、形等分类进行分析。《许衡集》词汇主要来自承继前代和当代新生,就承继而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许衡的影响比较明显。《许衡集》词汇呈现出历时多源和发展多元的总体面貌,具有鲜明的白话特色、文白杂糅、体现历时变迁、展现语言个性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是《许衡集》中词语的同义与反义现象。对于同义词的分析,本章首先确定同义词的判定标准和确定方法,统计了《许衡集》同义词组数频,构成类型,然後按照四库本和其他版本异文两大部分分别探讨,反义词则根据名、动、形不同词性来探讨。
第四章是《许衡集》词语的个案考察。第一节对“鉴视”一词的最初来源和它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并探析该词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消失的原因。第二节对具有“欺骗”义的俗语词“哄”的语义来源与功能演变进行梳理,并展现《许衡集》中具有“欺骗”义词语的基本面貌。第三节对《许衡集》中量词“件”的句法功能及兴于宋元之际的“一件件”格式的发展进行细致考察。
第五章对《许衡集》中的引文进行了全面考证,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许衡在写作中,常常引用他人话语,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后人往往将其与他的原创文字混淆在一起,难分难解。以往研究者对《许衡集》文本中的引文没有充分重视,将这些来自於不同文献的材料当作《许衡集》内在组成部分看待,导致异时异质的语料混杂在一起,影响了《许衡集》文献的真实性。本文借助现代检索工具,对《许衡集》语录、直解等部分进行了全面梳理、考证,共检出上百条近万字的引文引语,同时还对当代三部标点本进行比照,在梳理过程中对异文(许衡引文与所引原文比照)词语进行考释。
第六章对许衡诗歌版本异文考释。诗词是《许衡集》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语言研究则是文献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许衡诗词语言的重要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因版本不同而产生的诗词异文现象进行了考释,主要有文字异文、词语异文等,考释的价值在于厘清许衡诗词的真实历史面貌。
第七章探讨许衡诗词语言的直白之风,认为其语言特点在于字词俗白质朴、叙事方式平民化以及重言叠字的使用,并从语言、思想、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原因。
第八章将许衡的《大学直解》与张居正的《四书集注直解》(大学)、朱熹《四书集注》(大学)进行比较。这些着作都是对《大学》进行讲解,在对《大学》同一条目的解读中,三书许多语句、词语都相同、相仿。这些相仿的语句之间产生了异文词语,通过对比这些异文词语借以考量词汇发展的时代差异,进而观照南宋、元、明三代汉语发展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