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集》文献与词彙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衡是元代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理学、政治、教育、文学、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世尊为“元朝一人”“朱子后一人”。
  许衡以强烈的自觉精神开创了白话直解写作方式,将经典着作与口俗白话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典的传播与普及,顺应了语言文白转型的时代要求。许衡遗着先后冠以《鲁斋遗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名称刊行(现统一称作《许衡集》),内中《语录》《直解》等作品对研究近代汉语的文白发展、转变具有弥足珍贵的语料和文献价值。近五十年来,海内外众多学者着力于许衡及其着述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论文、专着、会议等各种研究形式迭出不断。
  本文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以四库本为底本,以万历本等为参校,梳理了《许衡集》中《语录》《直解》等作品文本,并分离、整理出其中的全部词语。本文以这些语料和词语为研究基础和切入点,试图展现元初文人的实际口语状况,以新的视角和途径来考察元初汉语词汇的面貌、特点、来源、构成方式、应用范围等,描写元初白话词语系统,既重视共时特徵,又关注历时变化。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九个部分。
  绪论部分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来海内外对许衡和《许衡集》进行研究的成果,从研究形式、研究类别来观照海内外许衡研究的总体情况,重点回顾以语言学视角对《许衡集》的分析与探讨。同时交待本文的研究缘由、方法和创新点等。
  第一章对许衡和他的遗着——《许衡集》进行总体介绍。第一节对许衡的家世、生平、籍贯、墓葬以及交游、贡献等情况进行汇总、简介,展现许衡真实而又鲜活的亲切面貌,使得我们不再陌生於这位古代光辉河南人的生前身后事。第二节考察许衡着述的版本与流传情况,按照单行本、合集、当代标点本三个部分分门别类进行了讨论,对其合集的元、明、清三个版本组群构建了发展脉络,直观展示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
  第二章是《许衡集》词汇概貌,主要分析探讨《许衡集》词汇的构成、来源、状貌,以及词汇的特点和成因问题。词语的构成按照名、动、形等分类进行分析。《许衡集》词汇主要来自承继前代和当代新生,就承继而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许衡的影响比较明显。《许衡集》词汇呈现出历时多源和发展多元的总体面貌,具有鲜明的白话特色、文白杂糅、体现历时变迁、展现语言个性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三章是《许衡集》中词语的同义与反义现象。对于同义词的分析,本章首先确定同义词的判定标准和确定方法,统计了《许衡集》同义词组数频,构成类型,然後按照四库本和其他版本异文两大部分分别探讨,反义词则根据名、动、形不同词性来探讨。
  第四章是《许衡集》词语的个案考察。第一节对“鉴视”一词的最初来源和它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并探析该词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消失的原因。第二节对具有“欺骗”义的俗语词“哄”的语义来源与功能演变进行梳理,并展现《许衡集》中具有“欺骗”义词语的基本面貌。第三节对《许衡集》中量词“件”的句法功能及兴于宋元之际的“一件件”格式的发展进行细致考察。
  第五章对《许衡集》中的引文进行了全面考证,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许衡在写作中,常常引用他人话语,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后人往往将其与他的原创文字混淆在一起,难分难解。以往研究者对《许衡集》文本中的引文没有充分重视,将这些来自於不同文献的材料当作《许衡集》内在组成部分看待,导致异时异质的语料混杂在一起,影响了《许衡集》文献的真实性。本文借助现代检索工具,对《许衡集》语录、直解等部分进行了全面梳理、考证,共检出上百条近万字的引文引语,同时还对当代三部标点本进行比照,在梳理过程中对异文(许衡引文与所引原文比照)词语进行考释。
  第六章对许衡诗歌版本异文考释。诗词是《许衡集》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语言研究则是文献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许衡诗词语言的重要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因版本不同而产生的诗词异文现象进行了考释,主要有文字异文、词语异文等,考释的价值在于厘清许衡诗词的真实历史面貌。
  第七章探讨许衡诗词语言的直白之风,认为其语言特点在于字词俗白质朴、叙事方式平民化以及重言叠字的使用,并从语言、思想、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原因。
  第八章将许衡的《大学直解》与张居正的《四书集注直解》(大学)、朱熹《四书集注》(大学)进行比较。这些着作都是对《大学》进行讲解,在对《大学》同一条目的解读中,三书许多语句、词语都相同、相仿。这些相仿的语句之间产生了异文词语,通过对比这些异文词语借以考量词汇发展的时代差异,进而观照南宋、元、明三代汉语发展的历史轨迹。
其他文献
按照大陆法系传统,合同无效,当事人之间取得的财产之返还关系适用不当得利制度调整。由于法典化的曲折历程,我国难以对不当得利做完整的制度安排,现行法规定十分单薄,并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在此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合同法》第52条与第58条为中心的合同无效制度,前者为合同无效的判定规则,后者为合同无效情形下,因无效合同产生的财产关系处理规则。《民法典》必将对不当得利作出较为系统的规定,但现有合同无效制度对财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地文化不断交融,文化的地域性和特色性逐渐衰退,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迫在眉睫。博物馆是各地文化记录与解读的载体,通过博物馆的各色展陈,观众不仅可以了解整座城市的文化脉络,也能展示独特的地域文化。博物馆不仅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所在,更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在针对博物馆的设计实践中,必须重点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博物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形形色色的
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实现与时俱进地创新性发展,这既对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体系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有着重要理论意义,还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多方面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整理,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创新的概念内涵,根据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时代背景、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和大学生的新
学位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敏筛试验中各变应原的阳性率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及sIgE阳性率与总IgE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至2009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AR就诊的接受敏筛变应原检测系统测试的患者653例,测患者血清中各变应原sIgE与总IgE含量。以各变应原sIgE≥0.35kU·L~(-1)表示该变应原阳性,将653例患者按年龄不同年龄分成6组并计数,用spss16.0软件统计
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碰撞截面是获得粒子结构等本身内部信息和粒子间输运动能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虽然对简单原子分子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1]),但研究的内容大多局限于获得分子在基态的行为信息。对于多原子分子受到激发后在激发态的碰撞截面变化的研究仍然很有限。在分析了成功利用的光诱导漂移技术机理的基础上~([2]),计算分析了氟化甲烷、氨和甲醇三种振转模式有代表性的多原子分子在受到激发后它们相对于基态
卫宗武是宋元之际华亭的重要文人,工于诗文,有《秋声集》六卷,诗歌气韵冲淡,有萧然自得之趣,与其子卫谦长期主盟华亭文坛。卫宗武在南宋曾短暂入仕,后解绂闲居,一生恪守节义,宋亡不仕。归乡后和友人兴办义塾,修建夫子祠堂,为善乡里,带动了华亭的向学之风,推动了华亭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卫宗武晚年仿效北宋时期司马光、富弼、文彦博等人组成的洛阳耆英会,与乡友结社真率会,邀约叶汝舟、陆鹏南等同道诗酒唱和,月集游赏
学位
馆机是江户后期卓越的汉诗人,曾受到“领袖后进者四十年”和“学者仰之如泰斗”的赞誉。《晚唐十家绝句》是一部由馆机编选而成的专选晚唐七绝的诗歌总集。其特殊性一方面在于馆机的日本汉学家身份,另一方面也在於这一选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选本本身的个性。本篇论文以《晚唐十家绝句》为研究对象,从编选地位与选诗来源、编选特征、编选背景与动机、馆机七绝创作与《晚唐十家绝句》的关联、编选意义五个方面对其加以研究。具体的章
学位
《王右丞诗集》是唐代王维所撰,日本著名汉学家近藤元粹编辑评订而成的唐诗别集,共四卷,附有附录一卷和诗话一卷,共收诗424首。集内不仅收录王维的诗歌,也收录了近藤元粹以及其他学者对于王维诗歌的评点,该诗集在明治年间多次翻刻,于传播学和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依据的《王右丞诗集》为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的明治三十二年(1899)序、明治三十三年(1900)大阪青木嵩山堂刊刻的铅印本。本文
学位
博喻作为“比喻”辞格中的一种,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都很多,研究的历史也很悠久,不过,对于“博喻”的研究,国外学者多从隐喻的角度展开,强调其在篇章建构中的作用;国内学者则多从修辞学角度,但对博喻的结构和语义进行的探讨不多。博喻作为比喻的一种,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思维和表达方式。众所周知,其实,修辞和逻辑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立足修辞学,对博喻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分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地域文学是明代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而陕西文学作为明代文学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诚然,有明二百七十六年,无论是作家质量,还是作家数量,陕西文学皆处于低谷阶段。但就北方地区来说,明代陕西的文学成就依旧可观:第一,明代陕西地区有文献可考的作家近700人,其中有作品存留者近400多人,有别集存世者65人,存世别集达120多种;第二,弘治、正德年间的陕西文坛涌现出李梦阳、康海、王九思等杰出作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