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宁夏南部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疗效,初步建立适合宁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路径。方法:选取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和海原县为调查地点,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对所抽取班级的1905名学生进行调查,以其中的784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了解宁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特点,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在上述所调查学校中抽取海原县树台乡4~8年级有心理行为问题的62名留守儿童进行试验研究,给予8周的综合心理干预;同期抽取海原县西安镇4~8年级有心理行为问题的61名留守儿童作为对照,不给于任何干预;结果:①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9%和16.0%,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66,P=0.006);汉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7.0%和11.2%,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6.64,P=0.010);回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1%显著高于汉族留守儿童检出率17.0%(χ2=7.51,P=0.006);12~16岁组行为问题出现较多,12~16岁组男生留守儿童除不成熟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或<0.01);12-16岁组女生留守儿童在不成熟、违纪、攻击性和残忍等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非留守儿童(P<0.05或<0.01);汉族留守儿童组在父情感温暖理解、父过度保护、母情感温暖理解三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回族留守儿童组(P均<0.01)。回族留守儿童组母惩罚严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汉族留守儿童组(P<0.05);汉族留守儿童在E、L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回族留守儿童(P均<0.01),但在N、P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回族留守儿童(P均<0.01);12~16岁留守儿童在N、P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6~11岁组留守儿童(P均<0.01);男性留守儿童E、P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但N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女性留守儿童E、L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但N、P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0.01);④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城市常模(P<0.01);汉族留守儿童与回族留守儿童比较除行为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因子及总分均较回族留守儿童高(P<0.05或<0.01)。⑤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外向人格中间型以下(OR=1.942,2.315)、自我意识中间型以下(OR=3.333,4.295)是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情绪稳定(OR=0.351)、父亲过度保护较少(OR=0.259)、母拒绝否认中间以下(OR=0.650,0.422)和父母一方打工(OR=0.647,0.273)是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内向人格(OR=2.698)是回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情绪稳定(OR=0.186)、父亲不过度保护(OR=0.192)是回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⑥实验后实验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明显增高(P<0.01),其它各因子均显著低于实验前(P均<0.01);实验后实验组自我意识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实验前显著增高(P均<0.01);实验后实验组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和父亲过度保护、母过分干涉保护、母拒绝否认和母惩罚严厉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在实验结束2周后比较除智力与学校情况无显著性改变外,其它各因子及总分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或<0.01);实验后,实验组CBCL大多数因子得分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宁夏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回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汉族留守儿童。内外向人格、自我意识、神经质人格、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和父母均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系统化综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对12~16岁的留守儿童的干预效果更好。